第14部分(第3/4 頁)
隔阻斷了沙龍和村裡年輕人的來往。牆外是一所農技學校,歡蹦亂跳的女學生令他神往,沙龍由此暗戀上一位容貌出眾的女孩,每天西服革履地往來田間希望引起少女注意,結果反招來母親的勸告:下地幹活,別穿戴太好,否則糟蹋了衣服。
。。
猶太:以色列的沙龍(2)
1941年,親德國的伊拉克、敘利亞配合義大利進攻英屬巴勒斯坦,恐慌中的猶太移民紛紛武裝自衛。年輕的沙龍開始與猶太地下武裝接觸,並在內格夫沙漠秘密受訓,由於先天身體素質極佳又受過良好教育而成為佼佼者。畢業後天遂人願,沙龍爭取到自家農場隔壁的農校幫助軍訓,可惜他只負責訓練男生,無緣接近那位夢中美女。為引起重視,他故意整天在大庭廣眾之下賣弄學識地神侃,終於盼來那位女生。
沙龍徑直走過去,以農民的直率自我介紹:“我叫阿里爾,是農校那邊橘園的主人,我早就想認識你……”接著約姑娘當晚在自家橘園約會。土地是猶太移民賴以為生的根本,他深知自家優勢。當天下午,沙龍找工具在他爹修的圍牆上開了扇小門,又在水井旁的平臺上鋪好軟茅草,再爬上去試了試感覺。這才穿戴整齊,心滿意足地等太陽落山。
踐約而來的美女從沙龍剛開鑿的小門躬身而入,順從地跟著沙龍走向鋪了茅草的平臺……日後,美女戈利成了沙龍夫人,生有一子戈爾。
大概是沙龍手裡血債太多,連大衛王都等不得末日審判就要沙龍現世報應。1962年,沙龍夫人戈利死於車禍。五年後,戈利遺下的獨子戈爾玩獵槍走火,在沙龍眼皮底下把自己打死。沙龍老淚縱橫用戈爾酷愛的吉普車送靈,將愛子葬于軍人墓地。他還以亡子“戈爾”的名字命名一項騎士杯,希望以此鼓勵阿拉伯孩子與猶太孩子一起競技馬術。
沙龍現在的續絃夫人是亡妻戈利的小妹利利,現已陪伴沙龍走過半個世紀。她在1998年7月隨沙龍訪問北京中以示範農場時,像在自家地裡一樣,將隨手摘下的小西紅柿順手塞進沙龍的大嘴裡。沙龍則像拄柺棍般將她按在手下,支撐起200多磅的肥大身軀。
三、以色列國父給沙龍取名
農民沙龍的軍事生涯是從保衛自家橘園圍牆開始的,其後充當猶太定居點的巡夜人。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投票透過巴以分治協議,沙龍立即在村裡引爆一枚巨型雷管,慶祝猶太復國主義終於落了地。與此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躲在德國的耶路撒冷大穆夫提回到中東,在開羅號召穆斯林發動聖戰驅逐湧入聖地的猶太人。想不到中東的猶太人都是劫餘物種,不像希特勒手裡的歐洲猶太人那麼逆來順受。他們一面竭力渲染納粹剛殺死600萬猶太人博取世界同情,一面拿起武器和阿拉伯人對峙。納粹大屠殺明顯改變了道義平衡,由此建立一個猶太國迫在眉睫,沒有比巴勒斯坦這塊地方更合適了。沙龍鄰近的猶太青年紛紛棄農從軍,就近加入以色列中部軍區的亞歷山德羅尼旅,沙龍成了這幫鄉黨的排長。
1948年5月14日,首任以色列總理大衛·本-古裡安宣佈建國的當天,黎巴嫩、敘利亞、約旦、伊拉克、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國家的正規軍就和以色列國防軍駁火,阿拉伯人堅持認為:巴勒斯坦不該為大屠殺負責,更不該為猶太復國付出代價。由此獨立戰爭,即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沙龍憑藉個人勇敢、熟悉地形和與阿拉伯人打交道的豐富經驗,從一次次火線負傷中脫穎而出,擢升中部軍區司令部情報軍官。1951年底,沙龍因勞累過度誘發多種傷病赴美國休養,一人駕車縱穿佛羅里達、佐治亞、南北卡羅來納、路易斯安那、田納西、德克薩斯諸州,最終差點留在科羅拉多大學成為法律系大學生。
1952年11月,以色列北方軍區兩名士兵越過邊界被約旦騎兵俘虜,獨眼司令摩西·達揚為此急得抓耳撓腮。他命令參謀迅速制定營救計劃,但由於各種計劃都不盡完美,參謀部陷入永無休止的爭論之中。
習慣親臨一線的沙龍對躲在後方辦公室裡的扯皮厭惡之極,他找來兩個小弟兄,開著一輛“皮卡”悄悄駛向邊境。途中,他把下屬和“皮卡”車藏在樹叢裡,自己換上阿拉伯長袍趟過約旦河。他用約旦口音的阿拉伯語朝約旦巡邏兵打招呼,謊稱自己的牛跑到對岸的以色列去了,請求子弟兵幫忙抓回來。結果有四名天真約旦士兵上鉤,跟在沙龍身後涉水進入約旦河西岸。沙龍把四名追牛的約旦兵分成兩組,隨即各個擊破。他獨自制伏兩名約旦士兵,把他們塞進樹叢中的“皮卡”。
猶太:以色列的沙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