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康摹R約叩形�鰨�灰遠掀浣蛹夢�鰨�倜啥撾扌肟刂疲�輾馴�Α4送猓�忝腔掛�急贛謔實筆被��粵礁鱟荻泳�濾靠詮フ繼┌玻�ǖ刺┌慘暈鰲⒁閱細韉兀�嘁醞�椿��叩杏猩�α課�康模��媼羲母鱟荻蛹嗍癰玫校�僱獬雋鉸芬子詰檬幀R隕戲秸耄�且蛭�姓�婕熱瘓�約�斜�Γ�揖�悴揮υ偌絛�扇〖�斜�Ψ秸耄��Ω娜》致煩齷髕湓逗蠓街�秸搿!雹�
中央軍委這一指示,改變了原來要華野集中兵力堅持內線殲敵的方針。
早在孟良崮戰役發起以前,中央軍委就在致劉、鄧、陳、粟的電報中指示,劉鄧軍於6月1日以前休整完畢,6月10日以前南渡黃河,第二步向中原進擊;“陳粟軍在巳灰(即6月10日)以前應集結全力(二十七個旅)尋求與創造殲敵機會,並準備於巳灰以後配合劉鄧軍大舉出擊”②。 孟良崮戰役以後,中央軍委對這個部署作了調整,指示華野集中兵力在現地殲敵,並且指出山東仍是主要戰場。中央軍委5月22日的電報指出:“在現地區作戰,是於我最為有利,於敵最為不利。現在全國各戰場除山東外均已採取攻勢,但這一切攻勢的意義,均是幫助主要戰場山東打破敵人進攻。蔣管區日益擴大的人民鬥爭,其作用也是如此,劉鄧下月出擊作用也是如此。而山東方面的作戰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於濟南、臨沂、海州之線以北地區,準備用六七個月時間(五月起)六七萬人傷亡,各個殲滅該線之敵。該線擊破之日,即是全域性大勝之時,爾後一切作戰均將較為順利。”③ 6月22日,中央軍委的電報進一步指出:“山東戰事仍為全域性關鍵。你們作戰方針,仍以確有勝利把握然後出擊為宜。只要有勝利把握,則不論打主要敵人,或打次要敵人均可,否則寧可暫時忍耐,不要打無把握之仗。”④
自覺服從戰略全域性利益的決策(2)
蔣介石經過40余天的策劃與準備,再次對沂蒙山區發動新的進攻。蔣介石在南京、徐州多次召開會議,並且起用日本戰犯岡村寧次為顧問,提出“並進不如重疊,分進不如合進”的戰法。調集9個整編師25個整編旅的兵力,擺在不到50公里的戰線上,三四個師擺成方陣,前後重疊,互動前進,企圖迫使華野主力在魯中山區狹窄地帶迎戰。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和當面敵我態勢,華野前委決定在1947年年底以前,集中全部主力在內線各個殲敵。為此,於1947年6月初在沂水以北的坡莊召開華野團以上幹部會議,強調認清戰局,戒驕戒躁,準備打大仗、惡仗,粉碎敵人的新進攻,為轉入戰略反攻創造條件。考慮到正面之敵重兵密集,尚不具備分割殲敵條件,決定首先以3個縱隊分別向敵人的側翼和後方出擊,迫敵回援,創造戰機,主力則集結在沂水地區待機。
正當這一作戰部署即將付諸實施的時候,中央軍委發來了三路分兵的指示。華野前委立即認真研究,認為劉鄧大軍即將出擊,全國戰局將有重大發展,區域性利益必須服從全域性利益。於是決定改變堅持內線作戰的部署,執行中央軍委新的指示,由陳士榘、唐亮率領第三、第八、第十3個縱隊向魯西挺進,由葉飛、陶勇率領第一、第四2個縱隊向魯南出擊,陳毅、粟裕、譚震林直接指揮第二、第六、第七、第九4個縱隊和特種兵縱隊在沂水地區待機出擊。這一部署於6月30日上報中央軍委,同時命令各部隊7月1日開始執行。中央軍委7月2日覆電,認為“佈置甚好”,並指出:“我軍必須在七天或十天內,以神速動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方、西南方地區,開啟與劉、鄧會師之道路,如動作遲緩,則來不及。”①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七月分兵”。
華野5個縱隊出擊敵後的行動,給在山東的國民黨軍隊以嚴重威脅。7月上旬,葉、陶2個縱隊攻佔費縣、嶧縣、棗莊,陳、唐3個縱隊攻佔津浦路大汶口至萬德段,威脅敵人的後方基地兗州和徐州。蔣介石集團急忙調整部署,抽調已進入魯中山區的邱清泉第五軍等7個整編師(軍)分路西援,留下胡璉的第十一師等4個整編師在魯中山區固守要點。
對於戰局的這一變化,華野領導人作出了不符合實際的判斷,把整個局勢的可以樂觀與當面情況的仍然嚴重混淆起來,認為敵人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已被粉碎,留在魯中山區之敵軍勢必相繼西撤。因此,在作戰部署上也著重於截斷敵人退路。後來發現蔣軍並未撤退,再調整部署,轉移兵力攻擊敵人,又為大雨阻隔於沂河、彌河兩岸。而蔣軍則利用控制橋樑和渡口的有利條件,集結兵力於南麻、臨朐兩地,並且迅速構築起數以千計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