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李世民獻俘,徙封江陵王(第2/3 頁)
之位。百官到齊後,侍臣將班齊牌用紅絲繩袋提升上樓,報知皇帝。
皇帝就座,百官三呼萬歲行禮。侍臣宣佈“引獻俘”,將校把被俘者帶到獻俘位。
李淵坐在高處,看著下方為首的竇建德王世充等人以及他身後的上百文武官員。心情就忍不住愉悅。能夠看著不可一世雄霸一方的竇王二人倒在自己的面前。看到威風八面的一方諸侯跪伏在他的面前請罪。成王敗寇兩個詞語
戰敗者沒有任何的尊嚴可言的,即便是竇建德王世充這樣曾經威震一方的雄主,此時此刻也只能羞辱的跪伏在萬眾之前,拜倒在李淵足下。
接下來就是在竇王的跪拜中宣讀戰報,這宣讀戰報在這個時期有一個叫法,這叫做“露布”。
“露布”制度,始於後魏,成為東漢。東漢時,官員把那些不是很重要不需要用特殊手段封口的檔案稱為“露布”。後魏以“露布”發表戰勝訊息,每當攻戰克捷,便以露布的形勢傳達訊息,以漆竿上張縑帛,寫上捷報,使下遍知。這種辦法後來被廣泛採用,露布漸漸就成為“佈於四海,露之耳目”的“獻捷之書”。
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儀。但凡取得大勝,則在廣陽門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讀露布。這宣讀完畢,還要百官舞蹈再拜行禮。
大唐取勝的經過早已由“露布”制度,宣告下,然而在當下依然要宣讀戰報,以讚美己方將士浴血奮戰換取來的功效,所出征的武將也以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戰報中為榮。
李世民李靖等出征主將名字出現的次數自然不在少數,餘下的尉遲敬德、薛萬徹、薛萬均、張公瑾等副將也逐一出現,甚至在李破軍驚異的目光中出現了秦瓊和程知節赫然出現在其中,他倆是在李世民這一次擊破洛陽的時候一起歸附的,可是把李破軍激動壞了。
獻俘儀式的過程中,李淵還會當眾宣佈對於對竇王等一干俘虜的處置。
若是宣判死刑,則直接拖到刑場受刑,若是宣判可赦其罪,則需要三跪九叩的謝寬恕之恩。
關於對竇王的的處置,李淵與滿朝文武有過商議。朝中有兩個不同的聲音,一個較為激進,直接以殺了了事,另一種覺得王世充是投降不是被生擒的,直接殺了也不好,若是殺了關係到下勢力的心思變化,若直接殺了王世充,會引起投降歸附那些人的不安之心,從而脫離大唐控制,逃離大唐投奔其他諸如薛安都,杜伏威等部,影響統一大局。
而且李世民也答應過王世充投降的話就饒他不死,所以李淵就下詔赦免玉世充死罪,貶為庶人,與兄弟、子侄等一同流放到蜀,而斬竇建德於市。
然而讓眾人咋舌的是沒過幾,王世充及其兄王世惲卻被仇人獨孤機的兒子、定州刺史獨孤修德等在府州驛站中殺死。李淵無奈也只得下令罷免獨孤修德的官職,而王氏其他兄弟子侄等,在發遣路上也因謀反被殺。
所以竇王這兩位反王的下場可是非常悲慘,李破軍聽到也不由得心有慼慼,至於王世充之死,誰能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死於獨孤修德之手呢,這一切也是不得而知的,也不重要了。
隨著獻俘儀式結束,接下來就是所有出征將帥中期待的緩解,大勝過後的重頭戲——論功行賞。
其中李世民身為主將收穫最大。
封為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
李淵又下詔特許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一個政府機構。
對李世民而言,策上將這個職位對他最為重要。
因為這一職位將成為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角逐皇位的重要籌碼。自己可以給別人封官,招募人才也就方便了很多。自己擁有封官的權力,他不愁招不到人才。比如他就曾在房玄齡建議下,將杜淹招募到策府中。李建成少了一個得意人才,他得到了個,勝算又多了幾分。
“策上將”擁有的權力也使得很多人都對他更重視起來,謀臣勇士紛紛投入他的門下,玄武門之變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才常何其實也早被他拉攏過去。所以,“策上將”這個稱號雖然是李淵自己造出來的“安慰品”來安撫他,但也是十分值錢的,確實給李世民提升了聲望,也給他之後的行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而其他人的封賞也是頗厚,比如秦瓊獲封翼國公,又獲賞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等,尉遲恭因功被加為秦王府左二副護軍等。
另外就是一系列宗室改封加封。
李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