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二使來訪(第1/2 頁)
聞言,眾官員大吃一驚,就連端著架子,從來不發言的鄭若曾和周述學,也都詫異地看向汪修齊。 鄭若曾、周述學、徐渭三人是一起被擄來的,當時徐渭被要走,而另兩人卻是被汪直留在了松浦津。 一開始,兩人都是想要以死明志,但在徐渭的多次勸解下,才平和下來,開始瞭解宋國。 漸漸地,他們發現宋國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強盜窩,這裡的漢族百姓勞役和賦稅比大明輕得多,雖然過得不算多體面,但也能靠著辛勞吃飽穿暖。 而汪直對他們也是極好,不僅不限制自由,還給了官職,每月有俸祿可拿。 對二人來說,自然是想仗義死節報君恩的,可妻兒老小不行啊,他們要吃要喝要活下去,於是鄭若曾、周述學也就慢慢接受了現實。 雖然如此,兩人都想效仿三國的徐庶,身在曹營不獻一謀。 鄭若曾隨著宋國商隊,在倭國四處遊歷,藉此機會完善《籌海圖編》,繪製日本全輿圖的同時,開始深入研究倭國的歷史和軍事,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回大明,為抗倭出力。 而周述學則是沉迷於酒色,流連於煙花之地,整日渾渾噩噩,不理政事。 汪直對兩位大才也很包容,自己用不了,就留給兒子,對他們的非暴力不合作採取了包容的態度。 瀧捷派侍衛去通知徐渭的時候,三人正在萬花樓飲酒,聽聞是日本天皇使者來了,徐渭就拉著兩人一同來到了王府。 “也候著吧。”汪修齊揮退了侍衛,轉而看向眾官員,開玩笑道: “今天是什麼日子?剛來個天皇使者,又來了個幕府將軍的使者,難道是要為那些被俘的忍者求情?” 剛喝完酒的徐渭臉頰泛紅,捋須淡笑道: “非也非也,這天皇使者和幕府將軍的使者來訪目的並不相同,而且定不是為了忍者而來。” “哦,文長說說看。”見徐渭一副高人模樣,臉上寫著‘快問我’三個字,汪修齊很配合地問道。 “今日,徐某與伯魯、繼志敘舊,深受啟發。所以,對兩方使者的到來,有些看法。”說著,徐渭看了鄭若曾、周述學兩人一眼,繼續說道: “先說這天皇使者吧,他的求見,目的有二。 其一,探查神蹟真偽。 其二,如果神蹟為真,恐怕就要尋求庇護。” 如今,汪修齊執掌朝堂一個多月,在宋國老臣之中也建立了無上威望,徐渭作為世子第一謀臣,身份自然也水漲船高。 在場的宋國老臣沒有反駁,而是凝思起來,禮部尚書素博濤朝徐渭拱手抱拳: “久聞徐文長有才子之名,還請賜教。” “世子面前,文長何敢稱才子二字。”徐渭擺了擺手,轉身看向周述學,淡笑道: “繼志,要不你來分析一二?” 不知道是來之前酒喝痛快了,還是徐渭的勸說起了效果,身穿儒衫綸巾,長鬚美髯的周述學並未推脫,而是望向眾人問道: “這倭國天皇自詡為天照大神的後裔,是天照大神在人間的代言人,神道教的最高領袖。 可數日前的兩輪大日,卻在黑夜之中,降臨與宋國上空。 由此想來,這天皇使者來訪目的也就不難揣測了。” 哦,原來如此……眾官員露出恍然之色。 見所有的目光聚集在自己的身上,半年來的鬱悶被一掃而空,周述學眉毛一揚,繼續說道: “倭國的皇權旁落已有八百餘載,可為何皇庭一直未滅? 究其根本,就是其‘神性’的存在。為此,無論是曾經掌權的幕府,還是現在的各地諸侯大名,都想把天皇拽在手裡,以體現君權神授,號令天下。 可如果這神性削弱甚至是沒有了,那麼天皇和皇庭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一針見血,一針見血啊!”眾官員頻頻點頭,素博濤不吝讚賞之詞。 “所以,文長之言,周某深以為然。這天皇使者前來,如若發現神蹟為真,必然會想方設法地親近大宋,甚至尋求大宋庇佑。”周述學繼續補充道。 有神隊友存在,就是省心啊……汪修齊眼睛一亮,恭敬請教道: “先生,那這幕府將軍的使者前來,又是為何?” “神學、占卜之事儘可問周某,而這政事分析,卻非我所長,還是讓鄭老作答吧。”周述學颯然一笑,朝著鄭若曾抬了抬手。 和周述學的瀟灑飄逸不同,鄭若曾年過五旬,表情肅穆,猶如一個嚴格的教書先生。 被周述學提及,鄭若曾並未答話,而是起身,朝著汪修齊深深一拜。 汪修齊連忙抬手: “鄭先生,這是為何?” “這一拜,是鄭某替飽受倭患之苦的大明百姓行的禮。”禮畢,鄭若曾起身解釋道: “殿下身在海外,卻在五島、雞籠島剿倭,如今更是封鎖了倭國前往大明的航道,斷絕了倭寇襲擾之路,此乃無上之大功德,必然載進史冊,為萬世傳頌。” 此言一出,大宋的老臣們表情不一,有的不言,有的不以為然,有的冷眼嘲諷。 在他們看來,這是大宋的朝堂,你口口聲聲說大明是幾個意思。 汪修齊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溫和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