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他才淡淡道:“我不會背叛自己的主公,就像公子對我不棄不離,我也一樣對他不棄不離,主公此時倍遭挫折,正是最艱難之時,我又豈能棄他而去!”
趙雲的回答讓劉璟有些失望,不過轉念又釋然,如果趙雲真的背叛了劉備,那他就不是常山趙子龍了。
更重要是,他想得太遠了,現在還遠不是他雄心勃勃的時候,而是要想法讓劉表先承認他,然後在荊州立足下來,這才是當前他應該考慮的問題。
劉璟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恢復了理智,他笑道:“其實我最大的心意,就是能練成子龍兄一樣的武藝,可惜我沒有這個機遇。”
趙雲沉默了,片刻他注視著劉璟,淡淡道:“你一定會有。”
劉璟也只是隨口說說,這時,他想到另一件事,便道:“我也要去襄陽,說不定我能遇到劉皇叔,如果真能遇到,就看在子龍兄一腔忠義的份上,我願再盡一份力,助他留在荊州。”
趙雲大喜,如果劉璟能勸說劉表留下主公,那主公也不至於窮途末路,又將有新的轉機。
“多謝璟公子仗義。”
劉璟點點頭,他見趙雲說話語氣已不像昨晚那樣虛弱了,明顯有了好轉,便笑了笑道:“那渾蛋私藏的傷藥還不錯,可惜沒有了,就不知這附近有沒有什麼草藥?”
他站起身四處張望,這時,他遠遠看見一個揹著竹簍的小道士正向這邊走來,劉璟心中大喜,他正發愁找不到路呢!
他立刻迎上前,躬身施一禮,“道長請留步!”
小道士年約十四五歲,身材中等,厚嘴唇、塌鼻子,一臉憨厚老實的模樣,手拿一把藥鋤。
在荒山野嶺中忽然遇到兩個軍人,他嚇了一跳,連忙合掌作揖,“無量天尊!兩位施主從哪裡來?”
“我們是劉皇叔的部下,被曹軍殺散,一路翻山越嶺逃來,同伴受了重傷,不知道長能否幫我們一下。”
他和趙雲都身著曹軍士兵盔甲,無法隱瞞,只能賭一賭,既然劉備仁義之名傳播天下,就看這小道士是否領情。
小道士聽說他們是劉皇叔部下,頓時肅然起敬,躬身施禮,“原來是劉皇叔的部屬,小道自當效力,請兩位跟我回道觀,就在山腳,我師傅會治傷。”
劉璟心中暗罵一聲,‘劉大耳的名聲倒也不錯,難怪他到處受歡迎。’
他和小道士扶住趙雲,慢慢向山腳走去。
。。。。。。。。。
在山腳下,有一座道觀,叫做天玄觀,約有二十餘名道士,平時眾人採藥耕田,自給自足,生活倒也平靜無憂,沒有受漢末動盪的影響。
主持是一個老道士,號穰山真人,他原是名醫匠,雖能醫人,卻不能醫己,妻兒雙雙染傷寒病故後,便出家為道,雲遊四方,最後在穰山落根,平時給四周鄉民免費看病送藥,聲望極高。
穰山真人也久聞劉備是仁義長者,聽說劉備的部屬落難,立刻命人收拾靜室,他親自給趙雲治傷,雖然箭毒頗烈,好在箭頭沒有傷及筋骨,再加上劉璟救治及時,穩住了毒性發作,趙雲問題不是很大,只要靜養一個月便可痊癒。
但趙雲卻很擔心劉備,此次兵敗,所有根基都蕩然無存,不知主公能否承受住這次打擊。
他懇求劉璟給主公送信,其實他是希望劉璟能夠幫助劉備留在荊州,劉璟既已承諾,豈會推卻,休息一晚,第二天,劉璟便啟程趕赴荊州。
。。。。。。。
從穰山向西,有一條弧形的官道,彎彎繞繞走三百餘里,便可進入荊州地界,到達比水,比水也是漢水的支流,沿著比水南下一百餘里,便可抵達襄陽。
但劉璟抄的是近路,比走官道要省一半的距離,他邁開大步,在低緩的丘陵中疾速西行,不斷對照穰山真人給他畫的地圖,第二天中午,他感覺自己已經靠近比水了。
劉璟一塊大石上,在地圖上仔細查詢自己的方位,從地圖上,他就身處比水旁邊,可是。。。。他怎麼看不到大河?
劉璟站起身,四處張望,只見百步外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上有一株筆直的大樹,高約四五丈,他立刻向山丘上飛奔而去。
不多時,劉璟攀上了大樹,搭手簾向西探望,視野頓時變得遼闊起來,只見在數里外,一條如玉帶般的河流靜靜地流淌在曠野之上,他還看到了官道,在官道盡頭,似乎有數十個小黑點,像是營帳,駐紮在比水河畔。
“找到了!”
劉璟一聲歡呼,滑下樹,跑下山丘,向遠處的官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