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3/4 頁)
望去,甘寧彷彿知道他的疑惑,笑著解釋道:“這就是今天兵演的重頭戲,試驗新型石砲,經過馬先生改良,射程提高了一倍,但大小還是和從前一樣。”
“原來如此!”
劉璟笑了起來,如果是馬鈞就不奇怪了,自從半年前馬鈞歸江夏以後,劉璟實現了承諾,在夏口建了一所匠學,專門培養高階工匠,約有兩百餘人,大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其中絕大部分是軍隊中的工事兵。
馬鈞出任匠學祭酒,每天都和生徒們一起醉心研究各種機械技術,創造了不少重大成果,比如改良了龍骨水車,蹬踏便利,汲水量更大,可大大提高取水效率,尤其適用於水網密佈江漢平原和江東地區,短短半年時間,新式龍骨水車便已傳到了東吳。
再比如他們發明了輪式投石機,同樣的一次絞動,可以同時發出九塊巨石,且射程增加了五十步,戰爭效率提高了九倍,這在守城戰中效果極其顯著。
“馬先生現在在哪裡?”
甘寧一指追擊的戰船,“他現在就在右面的戰船之上。”
劉璟心中升起無限期待,他立刻令道:“去看看!”
大船起帆,向遠處江面駛去。
被火球擊中的靶船依然在熊熊燃燒,巨大的船體傾斜,已經一半入水,就算是兵演,這一幕也格外慘烈,就彷彿生命的結束,對所有參演士兵都帶來了強烈的心理衝擊,這也是演練的目的之一,防止士氣崩潰。
數十艘小船在四周搜尋跳水逃生的三十名士兵,“找到了!”隨著一聲驚喜地大喊,最後一名士兵被發現並救上了小船,小船迅速離去,大船沉沒會帶來巨大吸力,對周圍的小船和人都是滅頂之災。
。。。。。。。劉璟上了戰船,滿臉興奮的馬鈞上前行一禮,語速很緩慢地說道:“參見。。。州牧!”
雖然還有一點結巴,但已經比從前好了很多,他接受了張機的悉心治療,已經找到一種治療他口吃的辦法,就是刻意放慢語速,經過近半年的矯正,他大有進步,更關鍵是,這種進步讓馬鈞對自己有了信心。
“聽說先生製造了新的石砲,能否讓我一觀?”
“只是改良,州牧請!”
馬鈞請劉璟進了船艙,在靠左邊的艙壁邊,劉璟看見了新的石砲,其實外形還是和從前一樣,但從前的拉桿沒有了,而是變成絞盤和一根長兩丈的銅杆,這根細長的銅杆令劉璟忽然若有所悟,他想起了撬棒,頓時明白了上弦的原理。
旁邊一名馬鈞的學生正在檢修石砲,他給劉璟介紹道:“從前的石砲是用麻繩為弦,本身彈力不大,而我們這次用五股牛筋擰成弦,彈力極大。
但這樣一來,上弦就需要用很大力氣,如果再用從前的拉桿已經拉不開弦了,所以用了絞盤,但絞盤還不行,再加一很很長的青銅棒,這樣上弦就毫不費力。”
說完,這名生徒親自給劉璟示範,只見他從地上拾起銅棒,穿過絞空,慢慢向前推動,利用槓桿的原理,將絞盤吱嘎嘎轉動了,彈力極大的弓弦也緩緩拉開,‘咔’的一聲,弓弦掛上了懸刀。
生徒將銅棒抽出,又對劉璟笑道:“原來是用拉桿,需要兩人同時後拉,而現在彈力增加了一倍,拉的距離也更遠,卻只要一個人就夠了,就是這個小小的改進,使石砲的射程增加了五十餘步,請州牧擊射。”
他將一塊十餘斤重的圓石放在石槽內,劉璟當然知道怎麼操作,他走到石砲旁,用腳一踩刀牙,只聽‘崩!’的一聲巨響,圓石被斜角向上彈射出去,船艙內嗡嗡作響,餘勁未盡。
這種強大的勁力令劉璟讚歎不已,“不錯,比原來的聲勢大多了。”
馬鈞上前笑道:“還是。。。有不足!”
“還有什麼不足,先生說說看。”
“州牧沒發現。。。用石砲守城,其實。。。無意義嗎?”
馬鈞這句話說到劉璟心坎上去了,他當年參加多少次守城之戰,石砲射程只有五十步,除了最後用來對付巢車,其實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而且對付巢車的效果也不大,遠不如投石機實用,確實是一種雞肋。
“先生說得很對,可是該怎麼改進呢?”
馬鈞笑道:“有點複雜,讓我徒弟說。”
生徒行一禮,上前拍了拍石槽,“把這裡改成鐵兜,一兜三十支鐵箭,或者改成大型弩箭,射程可達三百步,兩百步內可洞穿一切盾牌和盔甲,是對付密集進攻以及對付騎兵的利器。”
劉璟聽出他話中有內容,便笑問道:“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