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第3/4 頁)
個兒子,長子程諮,次子程議,原來就是此人,他也得到曹操快信,朝廷已封程普為南郡太守,那麼程普來收江陵的可能性就最大了。
曹仁點點頭又問道:“江東軍主將是何人?”
“回稟鎮南將軍,正是家父!”
程議取出一封信,雙手呈給曹仁,“這是家父的親筆信,請將軍過目。”
曹仁接過信看了看,落款果然是江東程德謀,不過誰也沒有見過程普的信,是真是假無法判斷,曹仁又將信遞給了陳矯,陳矯看了一遍,信中和丞相的來信內容一致,程普為南郡太守,他率軍來接受。從信本身來看,看不出有假,那麼就姑且當它是真,陳矯笑了笑問道:“你們是怎麼向劉璟解釋?大軍居然透過江夏。”
程議不慌不忙道:“去年在蘄春縣,吳侯和劉璟達成盟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江夏軍默許我們取荊南四郡,這一次我們便是以出兵攻打武陵為藉口,順利透過了江夏,而且這次赤壁之戰,劉璟獨吞了戰利品,令江東普遍不滿,劉璟也為此有愧於吳侯,所以在荊南之事上,劉璟便讓了步。”
程議說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曹仁和陳矯對望一眼,曹仁又問道:“不知令尊帶來多少軍隊,準備怎麼接收江陵城?”
“軍隊我們帶了一萬兩千人,足以守住江陵,另外周都督準備從陸路先攻零陵,再北攻武陵,將在長江南岸會師,就算江夏軍派大軍前來,我們也不畏懼,至於怎麼接收江陵城,希望按照曹丞相的承諾,貴軍儘快退出江陵城,我們自然會接收。”
曹仁沉思片刻道:“我們當然會信守承諾,請程小將軍轉告令尊,最遲明天,我們一定會給一個明確的答覆!”
。。。。。。。
程議告辭而去,曹仁沉思片刻,又問陳矯道:“長史以為我們真的該讓出江陵城嗎?”
陳矯微微一笑,“將軍覺得丞相為何要把江陵讓給江東?”
“這個我自然明白,挑起南方內訌,讓江夏軍和江東軍互鬥,最後兩敗俱傷,聽說江東內部也有反江夏的勢力,用江陵為誘餌,江東必然會上鉤,江夏又絕不會容忍,這樣一來,兩家的矛盾就會激化了,這其實就是他們之間分贓不均的戰鬥。”
陳矯點點頭,“將軍說得沒有錯,但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原因是丞相知道,我們守不住江陵。。。。。”
“等等!”曹仁打斷了陳矯的話,“這一點我不太贊同,如果丞相認為我們守不住江陵,為何還要我剿滅劉備?”
陳矯不由苦笑一聲,曹仁有大局觀,有很強的統帥能力,能帶兵打仗,但在權謀上還是略有不足,尤其在一些微妙的細節上,他還是無法理解。
丞相是讓他剿滅劉備,這不過是一種士氣鼓舞,事實上,以江陵的一萬駐軍,又要守衛城池,防禦江夏軍,又要跨江去攻打劉備的近三萬軍,怎麼可能辦到,難道丞相會不知道?
偏偏曹仁就沒有反應過來,陳矯只得解釋道:“剛開始丞相就有放棄江陵,讓給劉備的意思,將軍還記得嗎?”
曹仁點點頭,“我記得!”
“就是因為丞相知道我們難守江陵,才打算放棄,只不過用劉備太弱,用他來抑制江夏軍,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丞相最終才決定扶持江東來對付江夏,把江陵讓給江東軍,無疑就是觸犯了劉璟的切身利益,除非江東軍老老實實把江陵讓出來,否則他們之間必然爆發戰爭。”
說到這,陳矯目光中有了一絲憂慮,他又繼續道:“其實我最擔心的是襄陽,如果徐晃將軍守不住襄陽,被江夏軍佔領,那我們就沒有退路了,甚至江夏水軍封鎖漢水,我們最後也只能退敗上庸,將軍,前車之鑑啊!”
陳矯的一句‘前車之鑑’重重敲打在曹仁的心中,那是他最狼狽地一次敗退,翻山越嶺,逃往上庸,他發誓這輩子也不要再經歷一次,可現在,如果他撤退不及時,甚至連敗退去上庸也是一種奢望了。
曹仁終於被說動了,“既然是丞相的安排,我自然會遵命,將江陵城讓給江東。”
。。。。。。。。。當天晚上,一萬曹軍撤離了江陵城,北上襄陽,就在曹軍撤兵的同時,一艘小船載著一名曹仁的使者向停泊在江心的江東軍主船駛去,不等靠近,便巡哨小船攔截,使者連忙道:“我奉曹將軍之命,特來見程公!”
巡哨將使者帶上了大船,走進一間船艙,船艙內燈火通明,就在一個時辰前剛從江陵城回來的程議坐在小桌後,他冷冷道:“有什麼事,可直接告訴我!”
使者連忙拱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