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部分(第3/4 頁)
襄陽了。”
次日下午,浩浩蕩蕩的江夏船隊抵達了襄陽城外的漢水江面上,此時襄陽城由大將文聘率軍一萬鎮守,而對岸樊城也駐紮了一萬曹軍,由大將徐晃統帥,兩軍對峙已有數月,但江夏軍牢牢控制住江面,使曹軍疲於防守,處於一種被動的劣勢。
當劉璟從大船下來時,文聘率領數十名將領已等待多時,眾人一起上前行禮,“參見州牧!”
劉璟望著這幫忠心耿耿的武將,分明看見他們每個人的眼睛裡包含著期待,他知道這些大將們渴望一戰,渴望在戰爭中獲得自己的價值,不過戰爭永遠只是政治的延續,當政治談判大門敞開時,戰爭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但必要的安撫還是須做,劉璟笑著對眾人道:“感謝各位將軍守住了北大門,才使得柴桑之戰能夠全力以赴,沒有後顧之憂,可以說,柴桑之戰的勝利,是所有荊州將士的勝利,在此,我對各位將軍表達最誠摯的敬意!”
說完,劉璟深深向眾人行一禮,眾人響起一片掌聲,此時士兵們開始陸續下船,列隊向城東的軍營而去,劉璟翻身上馬,在文聘和眾將的簇擁下,向襄陽城內而去。
襄陽城內明顯熱鬧了很多,大量民眾迴歸,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異常,襄陽城漸漸恢復了往日繁華,城北門兩邊的數十家酒館、店鋪都已重新開業,又聽見了久聞的叫賣聲,空氣中飄蕩著酒的氣息。
這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令劉璟格外欣慰,接下來只要樊城迴歸,商業就會重新振興,這是荊州恢復生機的關鍵,好在襄陽郡人口損失不大,只需要兩三年時間就能恢復如初,倒是南郡損失人口太大,沒有十年的時間,很難恢復從前的繁榮。
這時文聘才低聲問道:“不知州牧和蒯公談得如何?”
“我該提的條件都提出來了,蒯越要向曹操請示,很快就會有結果,我估計不會有什麼意外,曹軍撤退就在眼前,然後我會和曹操達成和解協議,雙方停戰三年。”
文聘有些感慨道:“這兩年襄陽郡都荒廢了,一旦曹軍撤走,恐怕很多利益就要重新分配,尤其是土地,僅蒯、蔡兩家交出的土地就有上萬頃之多,還有很多新野之民都不願回去,要留在漢水以南,這些事情若不處理好,恐怕會和十幾年前一樣,為爭奪土地而發生內亂。”
劉璟微微笑道:“我打算把樊城以北的土地作為軍屯,用置換土地的辦法,將新野、鄧縣、樊城三地的種地農民都轉到漢水以南來,這樣,只要守住漢水防線,就能確保荊州安定,至於利益調和,其實問題倒不大,只要有足夠的土地,限制豪強,那就能做到耕者有其田。”
兩人邊說邊行,不多時便來到了州衙,遠遠便看見了兩座高大的闕臺,州衙廣場依舊如從前一般寬闊宏大,乾淨而整潔,有士兵把守,不準任何閒人入內。
數百名工匠正在重新修繕被曹軍毀壞的州衙主堂——朱雀堂,這座主堂因為超過了許昌宮正殿而被曹操下令拆毀,不過曹操不知出於什麼想法,竟沒有下令燒燬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群。
和狹小的江夏州衙完全不同,武昌州衙佔地不過五十畝,而襄陽的州衙卻佔地兩千畝,就儼如一片廣袤的宮殿群。
很多年前,劉璟並不知道一些看似尋常的事物其實並不尋常,事實上,劉表一直在行僭越之事,他的衣食出行都堪比帝王,包括這座佔地兩千畝的州衙,就是仿造當年長安的未央宮建造,佔據整個襄陽城的三分之一。
從未啟用過的州衙主堂朱雀堂,便是未央宮宣政殿的翻版,州衙後面的建造的引鳳台,佔地五百畝,仿造未央宮鳳凰閣而建,這裡原是劉表居住地,因為太露骨而被彈劾,劉表也不得不重新建一座稍微低調的州牧府,也就是劉璟後來住過一段時間的州牧府。
直到劉璟真正進入了權力高層,他才終於意識到人內心的權力**外露,往往就會表現在建築上,比如曹操修建銅雀臺,比如孫權修建吳王宮和鐵甕城。
那麼他劉璟呢?會不會完全啟用這座酷似未央宮的荊州州衙,這是劉璟一直糾結了很久的問題。
直到這次擊敗江東軍,他才最後下定決心,如果他不擺出這個姿態,又怎麼讓一直跟隨他的文官武將們心懷希望,既然曹操可以建銅雀臺,孫權可以修鐵甕城,他劉璟為何不能啟用州牧舊衙?
想到這,他回頭對一直跟隨他的記室參軍董允道:“董參軍,這幾日就煩勞你辛苦一下,將州衙重新調整,做一個方案出來,最快下個月,襄陽縣就先進駐。”
“州牧的意思,縣衙也要搬進來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