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第2/4 頁)
侯自己決定是戰還是和。”
孫權點點頭,“長史儘管暢所欲言,我正是想聽不帶偏見的話。”
“我以為周都督和張軍師之所以意見相左,其實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對曹操實力的判斷,周都督認為曹操實力強大,江東一家不足以抵抗,所以必須聯合劉璟共抗曹操,這在大局沒有問題,從長遠看也是明智之舉,不過這樣一來,隨著劉璟的日益強大,吳侯統一南方的夢想恐怕就很難實現了。”
孫權沒有說話,靜靜聽著張紘的分析,他此時十分冷靜,孫權希望能在理智的分析中做出抉擇。
張紘又將話題轉到了張昭身上,“軍師觀點則和周都督相反,他認為曹操勢弱,五到十年內無力南下,這就是我們統一南方的機會,我知道軍師一直致力於統一南方,當年伯符就是用南方統一才打動了他,應該說軍師的觀點符合江東國策,也是吳侯帝王夢的必經之路,不過軍師一直輕視江夏軍,他的方案多少有點書生意氣。”
孫權點了點頭,“那長史認為,這一戰我們能不能打?”
“能不能打不在於我,也不在於公瑾,更不在於軍師,關鍵還是吳侯的決心,吳侯如果意志堅定,能承受失敗的結局,那麼打也無妨,如果吳侯患得患失,又想統一南方,又不願意面對失敗,那我勸吳侯還是別打,維持現狀。”
孫權站起身負手來回踱步,最後他站在地圖前,久久凝視著南方全境,此時孫權是多麼渴望能實現父兄的宏圖偉業,他又想起父親在他小時候的敦敦教導,孫權的眼睛都有點溼潤了。
“長史,我決定打,絕不後悔!”孫權轉身凝視著張紘,這一刻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張紘緩緩點頭,這在他的意料之中,孫文臺的兒子又豈是偏安一隅之人。
“如果吳侯決定要打,那就要講究策略,不能蠻打硬戰,可以聯合劉備,暗通曹操,讓劉備從南方牽制劉璟,曹軍再從北方牽制,我們主力則猛攻江夏,這樣至少有五成勝機。”
孫權默默思索片刻,又道:“可是我和劉璟簽署了盟約,現在赤壁大戰剛剛結束,我就背棄盟約,這樣會不會讓天下人恥笑?”
這也是孫權唯一擔心之事,他擔心自己的名聲遭受損失,張紘卻笑了笑道:“其實江夏軍在蘄春毀船就已經給了吳侯藉口,吳侯可以雙管齊下,一方面要求劉璟交出毀船兇手,另外一方面要求劉璟執行朝廷的旨意,讓出江陵,如果劉璟拒絕,那吳侯便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再遵守盟約。”
孫權眼睛裡閃動著亮色,張紘的方案最終打動了他的心。
。。。。。。。。。。三天後,江東調集八萬大軍,兵分兩路向西進發,一路命程普為主將,徐盛為副將,率軍三萬走陸路奔赴蘄春郡,另一路由孫權親自為主帥,黃蓋、韓當為副將,率軍五萬乘坐八百艘戰船,浩浩蕩蕩趕赴彭澤。
與此同時,孫權又命步騭和張溫為使者,分別出使荊南和許昌,尋求劉備和曹操的支援,同時命虞翻出使武昌,責令劉璟交出毀船兇手並依照朝廷旨意讓出江陵。
荊州風雲驟起,戰爭的陰雲再一次籠罩在江夏上空。
。。。。。。。。
荊南的公安新城已經建好大半,由諸葛亮親自主持建造,縣城考慮得很周全,充分利用了油江和長江的天然防禦,形成了易守難攻之勢。
縣城周長近二十里,城牆高三丈,用方整的青石砌成,堅固而高大,諸葛亮還親自設計了石炮重臺,炮臺上的石炮和重型投石機甚至可以直接打入江中。
諸葛亮對自己主持建造的這座城池十分滿意,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儘管他也一心想謀巴蜀,但他必須要留有後路,如果巴蜀失敗,那至少他們根基還在。
這天上午,諸葛亮和往常一樣在新建的城頭上視察,這時,一名騎兵飛奔而至,在城下大喊:“軍師可在?”
諸葛亮在城頭俯身問道:“有什麼事?”
“皇叔說有緊急情況,請軍師速去大營商議。”
諸葛亮點點頭,“請告訴皇叔,我這就來!”
。。。。。。。。
劉備的大營位於新城以東約五里處,佔地近千畝,由數百頂大帳組成,駐紮了兩萬軍隊,就在前不久,劉璟將劉備的妻兒送還,搬去了劉備壓在心中的一塊大石。
不過劉璟隨即派水軍摧毀了劉備耗盡心血才收集到的近百船隻,又令劉備惱火萬分,隨著江夏軍佔領了江陵,劉備知道自己沒有希望返回江陵了,他心中又是沮喪,又是失落,這些天他的心情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