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第2/4 頁)
一指城門,對一萬備戰士兵下令道:“殺進西城!”
一萬士兵奮力奔跑,喊殺聲震天,率先的兩千騎兵如最高的一道浪潮,向西城洶湧殺去。
在漢軍充分的準備下,僅僅只用了三個時辰,便攻克了祁山道上最關鍵的戰略要地西城縣,至此,漢軍的北伐掌握了主動,天水郡和廣魏郡同時面臨漢軍的威脅。
但對於漢軍而言,重要的並不是攻城掠寨,而是要建立起一個有效而迅速的糧食運輸體系,而且冬天即將來臨,不利於北伐,漢軍便停止了繼續進攻。
劉璟一方面派人去和曹軍議和,另一方面開始大規模建造祁山城和風雲城,並在每隔二十里處修建一座小型城堡型驛站,方便運輸隊伍休息和躲避敵軍伏擊。
第二卷江夏 第611章 銅雀之憂
十一月的鄴都下了第一場雪,大雪紛紛揚揚落下,瑞雪覆蓋了鄴城大地,儘管漢軍攻佔西城的訊息已經從各種渠道傳遍了鄴都。
但對於普通民眾而言,西城位於何處?有什麼重要意義?都無從瞭解,所以這條訊息並不產生太大的影響。
很快便被大雪到來的喜悅而取代了,‘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大家都對明年的豐收滿懷憧憬。
而另外一件事也轉移了大家的視線,那就是曹操搬離原來住的相府,搬到了銅雀臺,這件事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使鄴都上下眾說紛紜,完全壓制住了西線的戰況。
銅雀臺位於城北彰水南岸,對面便是曹軍操練水軍的玄武池,它實際上是銅雀、金鳳、冰井三臺之一,雖然主建築叫做臺,其實是一組氣勢龐大的宮殿群,早在滅袁紹後便開始陸續修建,直到去年秋天才修建完成。
曹操搬去銅雀臺也是他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他已建立魏國,置設百官,如果再以丞相之令發號施令,就違背了他建立魏國的初衷,而且會使忠心於他的大臣深感失望。
而搬至銅雀臺,作為魏國宮殿,這樣既合乎禮制,同時也兼顧了手下的大臣的感受,所以思量再三,曹操終於決定搬去銅雀臺。
此時的銅雀臺也被積雪覆蓋,色彩豔麗的紅磚黑瓦已經看不見蹤影,無論前方的金鳳,中間的銅雀,還是後面的冰井,三座高臺都已是白茫茫一片,儼如裹上了厚厚的一層白袍。
在氣勢恢宏、高達二十餘丈的銅雀臺上,曹操獨自一人負手站在玉欄前,久久凝視著遠方被冰雪覆蓋的玄武池。
如果說其他人不明白漢軍佔領西城的意義,尚可以原諒,那如果他曹操也不明白,那就不可饒恕了,曹操比誰都清楚劉璟攻佔西城的後果,這其實也在他的意料之中,陳群和曹植從成都歸來,沒有得到劉璟的任何關於北伐的承諾。
他便知道,劉璟北伐不可避免了,明知劉璟要北伐,他卻無力阻擋,這種無奈和失落使他陷入了深深惆悵之中。
西城失守,這就意味著天水郡的大門敞開了,在西城和冀城之間再無險可守,漢軍再向北,就兵臨冀縣城下了,冀縣是天水郡郡治,也是隴西第一大城,當初是馬超的根基之地,冀縣若失,整個隴西四郡都將是劉璟之物。
曹操不由長長嘆息一聲,端起玉欄上的酒樽,已經半凝為冰,他不由低聲吟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心中有說不出的苦澀,就算他飲了這杯酒,卻也難消他的憂愁。
這時,一名侍衛舉青羅傘快步來到曹操身旁,小聲道:“荀先生已經到了,在內堂中等候,程先生和長公子也來了。”
曹操默默點頭,轉身步履沉重地向臺下走去。
走下高臺,曹操先換了一件外袍,這才走進內堂,內堂放下了紗幔,點了幾盆碳火,房間裡頗為暖和,荀攸和曹丕正在低聲說話。
一旁的程昱正捋須笑而不語,他很滿意曹丕的表現,抓住一切機會拉攏一切可以拉攏之人,荀攸還沒有站隊,他又是丞相最為信任之人,如果能將他拉到長公子這一邊,他寧可向荀攸表示當年的歉意。
荀攸是剛剛從長安趕到鄴都,一方面是他是來向曹操彙報隴西的情況,另一方面也是曹操希望從他這裡得到對付漢軍北征的方案。
這時,有侍衛高聲喊道:“魏公駕到!”
三人連忙站起身,只見幔幕拉開,曹操快步走了進來,三人一起躬身施禮,“參見魏公!”
曹操點點頭,“坐吧!”
三人坐了下來,三名侍妾進來給眾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