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部分(第3/4 頁)
軍隊轉移,其實這也是曹軍和江東軍的規矩。
所以當漢軍大營在武都縣外設立後,來自各地的妓館和商家便蜂擁而至。
除了青樓之外,縣城內酒館也同樣深受士兵青睞,因為現在並不是戰時,所以也允許士兵偶然喝酒,不過只能賣果酒,份量也有限制,儘管如此,各家酒館也成為士兵極為嚮往之地。
在縣南城門附近有一家新開不久的酒館,叫做興盛樓,能同時容納百餘人就餐,在縣城的十餘家酒館中也能排進前三,租賃了一座佔地三畝的民宅,平時生意興隆,興盛樓的東主姓楊,關中人,在長安城也有一家同樣名字的酒館,下辨縣這家算是分店。
按照漢軍的規定,士兵不準在外過夜,天黑後必須歸營,所以縣城內的各家店鋪在晚上都沒有了生意,天一擦黑便紛紛關門了,如意樓也不例外。
此時已是卯時一刻,天矇矇亮了,城門已經開啟,城外的軍營內傳來隆隆的鼓聲,這是士兵開始起床訓練了。
因為現在還沒有進入戰時狀態,只是駐兵在武都郡,所以士兵們每十天有一次出營的機會,可以放假一天,大家輪流休息,每天都有五千士兵得到輪休,可以獲准進城購物吃飯。
軍營鼓聲一響,各家商鋪都紛紛開門做生意了,準備迎接士兵們到來,一些性急計程車兵已經三三兩兩出現在街頭,他們互相打趣玩笑,但目標卻很明確,直奔各家妓館。
興盛樓一般要到上午才會開門,這時,一名士兵快步來到興盛樓的後門,他有節奏地敲了敲門,門開了一條縫,士兵一閃身便進了後門,一名中年男子探頭看了看街道兩邊,迅速關閉了後門。
。。。。。。。。。
中年男子名叫楊霖,正是興盛樓的東主,他名義上是一名商人,但真實身份卻是曹軍的探子,他原本是鍾繇的一名書佐,被派去民間探察民情,便在長安開設了一家酒館,探察長安民情。
這次漢軍北征,為了刺探漢軍情報,楊霖便被曹軍選中,派到武都郡開辦了這家酒館,一方面是從就餐的漢軍士兵中獲取情報,另一方面,曹軍在漢軍中也有細作,興盛樓就是負責傳遞情報。
這名漢軍士兵正是曹軍安插在漢軍中的一名細作,他跟隨楊霖來到內室,兩人坐下,士兵從懷中取出一張紙,遞給了楊霖,“這就是漢軍木牛內艙圖樣,關鍵是木牛底部的機關,可惜太機密,得不到詳細的機關圖紙。”
獲取木牛的詳細情報是曹操親自下達的命令,曹軍上下都極為重視,雖然得不到詳細製造圖樣,但他們之前得到外形圖,現在又得到內艙圖,也能勉強交差了。
楊霖仔細看了看圖樣,小心地收進一隻盒子裡,又問道:“聽說昨天漢軍中又送來一批木牛,是真的嗎?”
士兵點點頭,“大約有三百輛,這樣武都大營內的木牛就有一千五百輛了,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情報。”
“什麼情報?”
“劉璟昨天抵達了軍營,現在就在軍營之中。”
楊霖吃了一驚,在漢軍突然發動歷城之戰後,劉璟出現在了武都郡,看來歷城並不是這次漢軍行動終點,還要北上,難道他們還要攻打西城嗎?楊霖立刻意識到這個情報極其重要,他要立刻用鴿信送往冀縣。
第二卷江夏 第604章 木牛運糧
次日清晨,在漢軍大營內,一千五百輛木牛已經蓄勢已待,這是它們的第一次運糧,一次可以運送七千餘石糧食,目的地是漢軍不久前剛剛佔領的歷城。
擔任這次運糧的隊伍是兩千名蠻族士兵,這是蠻王孟獲和劉璟在成都達成協議後派來巴蜀的第一批士兵,一共將有五千名蠻族精銳在半年內先後來漢軍中服役,而這兩千人是兩個月前第一批加入漢軍計程車兵,被編為劉璟的牙軍,由大將王平統帥。
劉璟在反覆考慮後,決定用這第一批蠻族士兵來操縱木牛運送糧食,利用他們在山地中行走如飛的特長,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木牛運糧的優勢。
兩千名蠻族士兵在漢軍軍營內已經刻苦訓練了兩個月,不僅學會了操縱木牛,同時在軍紀、軍令和作戰陣型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少聰明計程車兵還學會了一點漢語。
他們的裝備和普通漢軍沒有什麼區別,頭戴鐵兜鍪,身著綴有鐵片的皮甲,後背盾牌和弓箭,腰挎環首戰刀,每人還有一根制式長矛,腳穿戰靴,靴中插有一把匕首,每個士兵還有一張軍毯,雖然只是普通士兵的裝備,但比起他們從前的裝備,已經是天壤之別。
這兩千蠻族士兵的身材都普遍不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