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主意,林家每年勢必要送來許多銀子,且更不能和賈家翻臉了。
“只是,前次大老爺和大太太親自去接,林姑爺就沒有同意,這次只怕姑爺還是不同意的。”
賈母看著王夫人道:“你答應她來就好。這次就讓璉兒帶著廚房的柳家的,她正是擅長做吃食,另外還有王嬤嬤,她是個老實的,且看顧過敏兒。我會讓賴嬤嬤帶著我的親筆信跟著去,有了這信。便是林姑爺不願意讓外孫女來京裡,也定會收下這兩個婆子”
王夫人覺得這事兒成與不成,她都沒有礙,因此都應了。只是柳家的一家子都在府裡,單單讓她一個去南邊,恐怕又惹來下人嚼舌頭。王夫人打定主意,一會回去就將管家的事兒,全部託付給鳳丫頭。
“老太太,我因為珠兒的事兒身子不大好,另外也想好好在佛前為珠兒唸經祈福,所以府裡的事兒向交給鳳丫頭看著。這樣一來,大太太那邊也好說些。”
賈母想到賈赦和邢夫人就是一肚子的氣:“她有什麼說的讓她來找我就是。不過鳳丫頭是個能幹的,讓她管家倒也行。”
王夫人聽賈母答應了,忙應了不提。當晚,王夫人就喚來王熙鳳,說是將管家的事兒託付給她了。頓時王熙鳳喜得不知道說什麼好,只覺得自己姑媽是真真疼自個且為自個好的,心裡打定主意要將這個家管得妥妥當當的。
第二天,賈璉和王熙鳳小夫妻倆來了賈母這裡請安,便說了讓賈璉去南邊賀林姑爺再娶,之後甚至被單獨留下來,細細的叮囑了一番,最好將黛玉接到賈家,便是不行,也要讓兩個嬤嬤留在林家黛玉的身邊。
所以,在五月二十五日,賈璉帶著嬤嬤和賀禮到了揚州後,林如海不過是皺皺了眉頭,隨即拋開。他如今是絕對不會將女兒送進賈府去的。
“給姑父請安。”賈璉拜過了林如海,就將賈母的書信雙手遞給了他。
林如海讀到信中賈母所謂的念女成疾,想見外孫女一面以慰愁思,信後更是隱隱暗示即將進林家門的陳氏,父親早逝,母親也亡了,是個命硬的。只怕和黛玉的八字相沖。若是黛玉有個不好,那就糟糕至極云云。林如海搖頭,心裡暗歎賈母這話也說得出口,不過若是早年的林如海,也許可能還覺得賈母真是一片好心呢。
“勞璉兒跑一趟了。老太太心信中說的,我會斟酌的。聽說你帶了兩個嬤嬤來?放心,我林家婆子也多,你表妹那裡可是不差婆子的。”
賈璉笑道:“老太太說她是知道林家不缺人的,只是她老人家掛念姑姑,愛屋及烏,自然是疼極了表妹的。所以讓這個婆子過來,其中一個柳家的,是慣做廚房的活的,正好可以為表妹做吃食調養身子。而王嬤嬤是伺候過姑媽的,她如今就想著照顧姑媽的孩子。所以老太太才讓這兩個人過來了,有了她們照顧表妹,老太太也會更放心些。”
林如海見狀,也不再推辭了,便讓林忠將那個兩個婆子收下了,至於用不用,怎麼用,那就是林家的事兒了,誰也管不了的。
林如海看賈璉的樣子,也不多說,讓小廝帶了賈璉去了客院歇息。賈璉心裡明白,就算自己開口講要接表妹進京的話兒,哪怕是說老太太不行了相見外孫女最後一面,只怕林姑父也不會同意的。看了自己衣服鞋子上的塵土,賈璉只得作罷,能讓兩個婆子留下,也算是完成大半任務了。
林家親眷並不是很多,林如海的外家遠在涿州,此次也不過是使人送了禮作罷。除了賈璉外,大多都是江南官場上的人,以及江南的世家大族門。有交情的就遣了人來賀,沒交情的,也送上了一份厚厚的賀禮。去年江南官場那樣折騰,也不見林如海捲入半點,如今林如海更是娶了曾為文官翹首之一的陳英年的孫女,他們心思都明白,林如海鹽政這個位子算是坐穩了,只怕以後將有更大的前程。因此,這送的禮都加厚了兩分。
林如海心中略帶忐忑的盼望新婚的來臨,但是林府中周姨娘和秋姨娘兩人卻是心裡煎熬不過。時常借了名目往正院去,不過是擔心新太太不好伺候。林如海瞅見了兩回,便勒令她們倆少往正院湊。他已經知道了,周氏和秋氏是不可能有孕的,他自己於女色上並不看重,所以自活過來後,對於後院女子的各種手段是忌諱的。若不是念著前生重病期間,這兩人也算盡心照看,她們兩人恐已經被打發出去了的。
林如海進了後院,看見穿著淺綠春襖,扎著雙小辮子的小黛玉在草地上歪歪地走著,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小丫鬟看見了林如海,忙蹲下道:“老爺好!”讓正全副心神都在黛玉身上的陳嬤嬤和奶孃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