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第2/4 頁)
事也幾乎沒有,而太子妃端著正室的架勢,認為那些事本該是侍妾來做,倒不與側福晉和侍妾們吃醋,根本不在乎這些。
但她卻懂得子嗣的重要,自從將側福晉一雙皇孫抱到自己寢殿中,就再也不讓他們母子相見,側福晉從剛開始的以淚洗面,到如今的沉靜冷漠,文福晉在旁冷眼相看,總覺得堂姐不會甘於寂寞,指不定在謀劃什麼大事。
但這些都是毓慶宮裡的是非,六宮之中尚且太平,自從密貴人受重傷後,再不如以往那般招搖過世,尊貴的妃嬪們漸漸都有了年紀,她們不會再鬧而年輕的幾位大多安分,故而即便此番德妃單獨隨駕前往暢春園,也沒在宮裡掀起什麼風浪。
十一月初,一樁喜事從宮外傳來,五阿哥府裡收的侍妾有了身孕,而那侍妾劉佳氏,本是嫡福晉他他拉氏的陪嫁,五阿哥有子嗣,最高興的莫過於太后,一面派人往暢春園送訊息,就把五阿哥夫妻倆叫到宮裡來。
太后原擔心五福晉會因為陪嫁得臉而吃醋嫉妒,沒想到這孩子卻十分大度,祖孫幾人說話時,外頭通傳說宜妃娘娘駕到,太后雖然不喜歡宜妃,也不好當眾不給生母臉面,便只能將她傳召進來。
五阿哥和福晉也不會真的在人前失禮,與母親行禮之後,卻聽宜妃向太后懇求:“這孩子是胤祺的長子,陪嫁的侍妾生養的,總是不大體面,臣妾想求太后一個恩典,給那劉佳氏晉為側福晉可好?”
599但求念個好(還有更新
“她不過是個陪嫁的丫頭,怎麼做得側福晉,反正不是嫡出的孩子,哪個生得有什麼區別。”五阿哥竟立時拉下臉,毫不顧忌地否定了母親的心思,一面拉著妻子起身向太后行禮,說是這就要離宮,請太后保重,又故意說給生母聽,讓她別插手自己宅子裡的事。
五福晉自然要跟著丈夫,胤祺說走她只能跟著走,宜妃臉上漲得通紅,在兒子面前竟是一句話都說不出,等她們離去,她還傻坐在那裡,太后唯有嘆一聲:“我說你什麼好呢?”
宜妃回過神,眼中含淚看著太后道:“臣妾做錯了嗎?太后娘娘,若是這丫頭生了個小阿哥,可就是胤祺的長子,長子哪怕不是嫡出的,親孃身份尊貴些也好呀。”
太后無奈地搖頭:“宜妃啊,要說這事兒你與我不謀而合,我也是這心思。可我還沒來得及開口,你就火急火燎地跑來一頓說,胤祺是疼媳婦的,本來讓陪嫁的有了孩子他就覺得在媳婦面前有些愧疚,現在你又跑來要抬高她的地位,你想過沒有,若是你的陪嫁丫頭跟自己男人好上了更有了孩子,你能受得了?”
宜妃呆呆地望著太后,太后氣惱道:“五福晉這孩子十分寬和大度,我原打算先問問她,若是她容得下,再和胤祺說他也不會反對,可你這樣衝過來,他當然不給你面子,要護著自己的妻子才好,你活該叫兒子甩了臉色。”
“太后娘娘……臣妾太糊塗了。”宜妃這一次,算是心服口服,她總覺得太后針對自己,但這件事的確是她衝動了。
太后起身要走,讓宮女送宜妃出去要逐客,又忍不住說:“你年紀比德妃小些,我還能不怪你,可榮妃惠妃她們,年紀虛長不少,卻和你一樣糊塗,都是做婆婆的,怎麼差別那麼大。你們年紀都不小,還你爭我鬥個什麼,姐妹們該一條心好好相處,你不會做婆婆,就去永和宮問問德妃,問問人家是怎麼當的。”
宜妃含淚道:“她自然是什麼都好,皇上瞧她什麼都好,您也瞧她什麼都好。臣妾說句大不敬的話,為了五阿哥這孩子,太后娘娘您沒少擠兌臣妾吧,可是臣妾心想,為了孩子忍一忍吧,結果您還是瞧我不順眼。”
太后被這話噎著,氣得臉色極差,半天緩過一口氣呵斥她:“我好心與你說說,難道是要聽你這些話的?從今往後,別再踏進寧壽宮的門,我看著你就心煩。”
這一下把宜妃嚇得不輕,如何跪地求饒都沒用,太后身邊的嬤嬤們幾乎把宜妃娘娘架出了寧壽宮,宜妃不傻,這樣公然開罪太后,往後的日子可就糟了,皇帝若是興師問罪還是好的,要是撂下她從此不再理會,她和兒子們的前途可就算完了。
而這件事因太后氣大了,一時沒顧得上管束口風,很快從寧壽宮傳出來,宮裡有年資的都知道宜妃當年還做過跪在寧壽宮門前求太后讓她看看五阿哥的傻事,這都三十好幾了,竟然還讓太后“扔”出來,靜了好一陣的宮裡又有了熱鬧可看。
但這事兒卻讓榮妃十分難辦,宜妃幾乎一天兩三回地來景陽宮對她哭訴,她不能像太后那樣把宜妃扔出去,也不願出頭向暢春園搬救兵,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