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滿意的,誰不喜歡勤快的人?惜春和憐秋在趕製被子和衣服,家裡的被子現在勉強夠用,現在還是冬天,棉衣也要趕快做出來。
杜偉銘讓他們早點休息,周文什麼的就一起到房間裡商量事情。小桌又派上用場了,杜偉銘泡了一壺薄荷茶,一家人坐下對小吃鋪子展開計劃。店鋪以後主要經營業務,人員分配,這些都要一一安排好。
“我們先看看,人手怎麼安排,哪些人去鎮上的店鋪,哪些人留在村子裡。”
“仁康肯定要帶到鎮上去,他會廚藝。惜春和憐秋也帶過去,留在村子裡也不放心。”
“我看村子裡留2個人就夠了,其餘的去鋪子裡幫忙,等鋪子穩定了再說。”
“馬上就要春耕了,2個人哪能種的了這麼多地啊。”
“要不先留幾個人在村子裡,正好鋪子也要重新裝飾一下,等弄好了,春耕也差不多了,到時留2個人在村子裡也就行了。”
一番討論後,最後決定後天杜偉銘帶著娃娃還有周文和仁康先去鎮上,其餘的人就留在村子裡忙地裡的活計,等店鋪重新裝修好了再去鎮上。鎮上的東西都貴,現在這麼多人去也沒什麼意思。
家裡多了這麼些人有兩個效果體現,第一是家裡的活計杜偉銘現在都不怎麼幹了,他剛準備做飯仁康就上手了,掃地,仁平早就掃好了,洗漱的水,惜春什麼的也給你準備好了,杜偉銘真決定自己是少爺了,這啥活都不用幹,說句老實話還真不習慣。第二就是,家裡的糧食儲備急劇下降。家裡多了5個人,還都是長身體的時候,那飯量一個比一個驚人,一大鍋粥都不夠喝的,煮飯也是一大鍋肯定吃的乾乾淨淨。杜偉銘也不會讓他們吃不飽什麼的,就讓仁康多做點飯。看來是要開鋪子,不然多了這麼些人還真養不起啊。
第三天一早,杜偉銘一行就出發去鎮上了。束脩已經送到私塾了,這兩天就去讀書了。今天去鋪子裡和原來的店主把東西都交接好。王武駕著牛車送他們去,順便把家裡的蔬菜還有臘肉什麼帶一些過去。家裡的白菜、蘿蔔、土豆什麼的都吃不完,到了鎮上也就要買了。當然還有一罐橄欖油,現在吃慣了橄欖油,杜偉銘還真不習慣吃豬油炒的菜,聽房掌櫃說鎮上也有賣元寶油,杜偉銘特地去看了一下,元寶油就是菜籽油,聽說是從吳國傳來的,價格也貴得很。如果橄欖能大批收穫的話,做橄欖油應該也有生意吧。這裡怎麼沒有豆油呢,如果豆油的話應該很便宜吧。算了,等有時間再說。
杜偉銘一個人在細細琢磨,周文帶著娃娃在玩。娃娃其實捨不得離開叔叔,只是哥哥說以後要有出息就一定要念書,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一輩子只能種田,這好像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觀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杜偉銘其實沒有想讓娃娃要念多少書,只是如果你連最基本的知識都沒有學過,那以後也很難有很大的出息。仕途什麼的,杜偉銘也沒想,至少念上幾年,如果有一個功名就最好了。這個年代如果有個秀才什麼的,都要比平頭老百姓強上數倍啊。杜偉銘自己是實在沒這個心思念書,自己本來就偏科的厲害,一直喜歡理科,文科就不行 ,好不容易大學讀完了,現在再讓他去私塾唸書,那是不可能的,自己已經讀夠了。
王武送她們到了鋪子就回村了,約好五天後來接他們。林牙儈帶著杜偉銘去了鋪子,原來的店家已經收拾好東西了,傢俱,鍋碗什麼的都留了下來,杜偉銘只要提著衣服,被子就能住了。這倒是好,省的麻煩了。杜偉銘委託林牙儈找幾個工匠,明天開始翻新鋪子了,林牙儈對這個長久生意還是挺上心的,今天一早也陪著杜偉銘來鋪子裡辦事。
原來的鋪子有兩層,每層大約有五六十平方。原來樓下是賣一般的雜貨,乾果什麼的,樓上的就賣一些比較高階的毛皮,乾貨。杜偉銘計劃把弄成一般的座位,樓上類似雅座形式的。這裡的鋪子一般就開到下午,晚上就打烊休息的。廚房有兩個,一個是在樓下,杜偉銘讓隔了10個平方做廚房,還有一個在院子裡。院子裡的比較大,如果忙的話就可以兩個廚房一起用。
杜偉銘的計劃是早上賣早食,中午有盒飯和小炒兩種。這是借用了現代的思想,杜偉銘去過天香樓吃飯,如果中午時分,有些菜要等很長時間的,如果趕時間的話就來不及吃了。杜偉銘準備在樓下的廚房擺上些煮好的飯菜,讓食客自己挑選,需要什麼。這樣挑完付錢就能直接吃,不用再等了。樓上吃小炒的話當然就是現點現做了,如果不著急時間的話和金錢,樓上的雅座當然就是比較好的選擇了,原來的店主把這裡的東西都一一介紹了,又把鑰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