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部分(第3/4 頁)
至少在所屬特工潛伏的適應能力上,日本人在這方面絕對獨一份。誰能想到一個走街串巷挑大糞的人,會是一個隱蔽很深的純正日本特務。又有誰能想到,一個不起眼的收廢品的人,會是一箇中野學校畢業的日本特工?
在某些秘密戰線上,日本人最終吃大虧,是因為他們內部的原因。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像德國、英國那樣的情報統帥機構。除了陸海軍各行其是之外,陸軍自己內部系統,也是各個戰略叢集各行其是。
但即便是這樣,日本人在二戰中在秘密戰線上,依舊可以說算的上相當的成功。無論是對華作戰,還是在東南亞戰場上,以及對美作戰初期都相當的成功。尤其是在對中國的滲透上,為其軍事行動提供了最有利的支援。
之前為了清剿殘存的日偽武裝,而不得不動用留在東北不多的,尚未完成整補的主力部隊,已經影響到楊震在其他方面的整體佈局。這個時候的楊震,又哪裡不會全力支援社會部的工作?
尤其是他眼下擔任東北局第一書記,統管東北全域性工作。不支援社會部的工作,豈不是在拆自己的臺?武器、車輛、經費,以及必要的裝置,楊震從來都是不懈餘力的,僅僅無線電測向儀就提供了十餘部。
還讓裝備部利用現有的技術以及容克五二運輸機,為社會部專門改進了一架無線電測向飛機。雖說測向的距離有限,但是至少在對秘密電臺監控上,可以起到很多地面裝置無法起到的作用。
儘管挖走了人家苦心培養出來的精英,但是該給的支援,還是必須要全力支援的。但楊震的支援也並不是無原則的,有些東西該支援的自然全力以赴。但不能涉及到自己的底線,這是楊震的堅持。
不過雖說楊震沒有給這位社會部長什麼壓力,但是對付負責指揮剿匪的,那位老資格的公安部隊司令員和政委,楊震可就沒有那麼客氣了。楊震給這二位下達了死命令,動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四五年八月份之前,必須將南滿殘存土匪清剿乾淨。
在完成對整個南滿清剿之前,絕對不能讓殘匪流竄到其他地區。尤其是北滿以及熱河、華北地區。並全力保證南滿工業區的復產,以及鐵路線運輸不受殘匪騷擾。眼下關內正在準備南下作戰,大量的軍用物資透過北寧鐵路轉運關內。
如果這條生命線出現任何中斷,他將唯這二位是問。除了在戰場上之外,楊震輕易不給部下下達這樣限期完成的死命令。但為了儘快的穩定南滿局勢,保證南滿工業基地的穩定,楊震卻不能不下這樣的命令。
相對於暫時平靜的關內戰場,以及正在忙於剿匪的南滿。整個東北以及周邊大致平靜的態勢來說,眼下的朝鮮卻是打的不溫不火。既沒有與其他戰線類似出現相對平靜的態勢,但是也沒有打的驚天動地。
此刻騰出手來的楊震,將朝鮮當成了一個練兵場。所有調往東北的部隊,都在整訓完成之後,拉到朝鮮境內參加實戰。各個建制的部隊輪番上陣,配合抗聯的裝甲和航空兵部隊,對朝鮮軍實施大規模的蠶食戰術,將日本朝鮮軍一點點的向南方擠壓。
在整個朝鮮戰場上大戰沒有,但團一級的戰鬥幾乎每天都有,雙方反覆在對峙線拉鋸。有來有往、你攻我守,打的是相當的熱鬧。但楊震卻是很沉住氣,就好像有意識的控制戰鬥節奏一樣。朝鮮半島雖說打的熱鬧,但是戰鬥規模從來都沒有超過加師一級的水平。
最大一次戰鬥就是圍繞朝鮮半島中部,戰略要地鐵原、金化一線的爭奪戰。此次戰鬥是為了改善金化、鐵原以北的防禦態勢,由在朝鮮北部負責整體指揮的杜開山上報,楊震在與郭炳勳研究後批准的。
鐵原位於朝鮮中部偏北,儘管只是一個不大的鎮子,但是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與平康、金化構成一個三角地帶,從這個三角地帶向北則是朝鮮中部一道狹長的平原,向南則是連綿不斷的丘陵地帶。
眼下雙方在朝鮮中部的態勢是,日軍控制著鐵原、金化一線以南的山地,而抗聯控制著鐵原以北的平原地帶。也就是說日軍控制著這個三角地帶的兩個底角,而抗聯控制著頂角和兩個邊。
但在地形上日軍居高臨下,可以俯視抗聯縱深十餘公里範圍。給整個鐵原至金化一線的整體防禦,帶來相當不利的影響。日軍居高臨下不斷的使用遠端炮火,對整個鐵原以北的平原地帶封鎖,給前沿部隊帶來很大的威脅。無論是物資前送還是一線部隊輪換,都帶來很大的影響。
日軍也在不斷的從鐵原、金化以南山區,利用山區地形掩護出動小股部隊,對鐵原、金化一線以南地區實施騷擾。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