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部分(第2/4 頁)
暗黃,目中無神,果然是疲累過度的模樣。
太醫院共來了三位太醫,輪番為孫賢妃診脈後,然後聚攏到外間,低聲商議起來。
“賢妃娘娘的脈象很是虛弱。”其中一個太醫壓低聲音張了口,眉頭緊皺,目中露出驚疑:“以脈象看來,似是大病一場之兆。”
另一個太醫低聲接過話茬:“不止於此。今日賢妃娘娘張了幾次口,卻未曾發出過聲音。不知是何緣故。”
“不管是什麼緣故,總之,先開些安神的湯藥就是。”最後一個太醫,年齡最大,也最謹慎膽小:“我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此話有理。
宮中貴人們之間的勾心鬥角彎彎繞繞,他們這些太醫萬萬不能摻和。否則,絕沒什麼好下場。
沒病說成有病,小病說成大病,大病說成小病……病症或重或輕,休養的時日或長或短,端看主子心意如何。
期間分寸把握,他們早已爛熟於心。
譬如眼下,太孫殿下憂心忡忡地命他們來替孫賢妃看診,孫賢妃便非病不可,而且最好是需要長期靜養不能露面的病症。
於是,三個太醫會診後,便有了診斷結果。
孫賢妃勞累傷心過度,徹底傷了身子。嗓子也驟然失聲。必須長期臥榻靜養,不宜出景秀宮。
太醫們精心開了安神調理的藥方,便恭敬地告退。
太孫殿下的隨身內侍貴公公還等在外面。他們將診斷的結果和藥方都告知貴公公,再由貴公公稟明太孫殿下。
小貴子聽了之後,對太醫們的診斷頗為滿意,點點頭道:“你們幾位辛苦了,太孫殿下對賢妃娘娘的身體十分關心。以後你們每隔一日就來為賢妃娘娘看診。萬萬不可疏忽。”
太醫們斂容應下。
……
孫賢妃一病倒,守靈一事,也只能作罷。
王皇后知道此事後,神色未變,只淡淡說了句:“既是如此,便讓賢妃好好歇著。”
竇淑妃卻是不肯消停的主,立刻露出一臉憂色:“她前幾日還好好地,怎麼忽然就病倒了?竟連嗓子也不能說話了。”
王皇后頭也沒回:“淑妃自己的嗓子還沒好,倒有閒心關心起別人來了。”
竇淑妃:“……”
竇淑妃嗓子中毒後,一直喝湯藥清毒調理。如今嗓子能說話了,卻也變得沙啞難聽。喝多少湯藥都未調理回來。
竇淑妃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王皇后這麼說,不啻於在她的胸口插了一把刀。
竇淑妃面色變了又變,終於還是將怒氣嚥了下來。皮笑肉不笑地說道:“靜妃一心為皇上守靈,兩耳不聞外間俗事,皇上地下有知,不知是怎生感動。”
元佑帝死的時候,怎麼沒把這個老不死的也帶走?!
王皇后似未聽出竇淑妃話語中的譏諷之意,未曾回應。
竇淑妃憋著一肚子悶氣,跪了半日之後,到底沒忍住,趁著吃午飯的空閒,去了景秀宮“探望”孫賢妃。
竇淑妃一走,韓王妃下意識地就要追上去。
林茹雪不動聲色地扯住韓王妃的衣袖。
韓王妃動作一頓,疑惑地看向兒媳。
林茹雪壓低了聲音輕聲道:“淑妃娘娘和賢妃娘娘同在宮中,相識數十年。她們說話時,想來也不喜有別人在場。”
韓王妃略一躊躇,低聲道:“你父王特意叮囑過我,這些日子一直要好好‘照顧’淑妃娘娘。”
韓王的原話其實是這樣:看緊我娘,別讓她再惹禍。現在儲君已定,我們得夾緊尾巴做人。
這幾日來,韓王妃既要跪著守靈,又要時刻留意竇淑妃的動靜,委實是心力交瘁。
林茹雪含蓄地勸慰:“淑妃娘娘心中有數,何須婆婆費心。”
別以為竇淑妃性子莽撞,會隨便闖禍。能在宮中生活幾十年,未曾被鬥垮,竇淑妃行事又豈會毫無分寸?
最多就是去見一見孫賢妃,出一出心頭惡氣罷了。
……
林茹雪所料半點沒錯。
竇淑妃到了景秀宮,看到躺在床榻上口不能言滿腹苦水動也不能動的孫賢妃時,心中十分暢快。假惺惺地關切道:“妹妹這是怎麼了?到底是哪裡不舒服?說來給我聽聽如何?”
孫賢妃渙散茫然的目光有了焦距,狠狠地盯著竇淑妃,似要將幸災樂禍的竇淑妃拆解入腹一般。
可惜,眼光再兇,也傷不了人。
只讓站在床榻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