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的茶葉水還可以洗頭髮。
等到幫忙的人離開,江敏馬上開始幹其他的活兒,找了許多木頭,拿出馮志彬留下的工具,開始一邊琢磨,一邊敲敲打打的做暖棚。
“鋦鍋,鋦碗――鋦大缸!”
一聽見這聲吆喝,江敏騰的一下子從地上站起來了,等她急匆匆的跑到院子外的時候,發現自己慢了一步,江敏趕緊跑到自己家的倉房,那裡有個破缸,江敏一直用它來裝糧食的,趕緊將糧食袋子拎出來,又找出缸茬,拽到院子裡,然後出去。
江敏到了時候,老師傅已經開始工作了,旁邊站著一箇中年婦女,是鄰居,可是江敏不認識,看見了江敏,笑著打招呼,
“志彬家的吧?你也有東西要修啊!”
“是啊,嬸子。這是你家的碗啊!”那個老師傅手裡拿著一個很大的湯碗,
“可不是嗎?總算是碰到了。”
江敏又和對方客套了兩句,很快的就被那老師傅的工作吸引過去了。
那老師傅六十多歲的年紀,很瘦,身上穿著陳舊的深藍色中山裝,看了江敏一眼,說了一句,等一下,就又開始忙活自己手裡的活計了。
老師傅手頭拿一隻被打成幾塊的瓷碗,用一根細長的麻繩,將破裂的瓷碗拼接好,反覆紮緊。然後將碗放在雙腿之間固定。鋦碗之前要先打孔,鑽孔的工具就像拉二胡的弦弓一樣,絃線上繞一根巴掌大,下面裝有金剛鑽頭的細圓軸,來回拉動弦弓,金剛鑽頭不斷旋轉,在裂縫的兩邊鑽出了兩排細小的洞。然後,從箱子裡面取出像訂書釘一樣的銅鋦子,兩頭套進小洞內,用小錘子輕輕把銅鋦子鉚進小洞,兩排鋦子跨越裂縫,把碎片連起來,沒一會兒,晚就補好了,那女人還打來水試試,果然一點都不漏,江敏還真的沒有見過,看到竟然一點都沒有漏水,感覺真的很神奇,原本她以為,多少得漏出一點呢!
那老師傅忙活完了碗,收了一毛錢的工錢,這才抬起頭來問道,“你要修啥?”
“缸,我家的缸壞了,就在前邊。”
老師傅也不廢話,收拾了東西就跟著江敏進了她家的小院兒。江敏進屋拿了凳子給他,有倒了水,老師傅看了一眼江敏,說是要點爐子,江敏趕緊到房後找柴火。
爐子很快的燒著了,老師傅這邊也沒有閒著,將大缸簡單的拼好,綁住!然後用弦弓鑽破缸裂縫兩邊,每隔一小段距離鑽一個孔,鑽好了需要的孔後,爐火中的小鐵條也燒紅了,老師傅用鉗子把鐵條夾出,放在鐵砧上將鐵條兩端打成尖尖的,插入鑽好的孔中,把鐵條尖在缸裡面折彎,這樣缸的裂口就因為膨脹的作用收住了。最後一步,就是用手砂輪將鐵條的尖磨平,抹些石膏溜縫。這樣,缸就算鋦好了。
這是一項費力氣的活兒,比剛才鋦碗累多了,看著那個老師傅一臉的汗,江敏都覺得自己好像剝削階級的地主了,當然,更多的是對老人的同情。
“大爺,聽你的口音,好像不是咱們本地人吧?”他們這裡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不多,好多都是外省來的,尤其是以山東居多,
“哦。老家在山東。”
江敏見他淡淡的,馬上反應過來,這是怕自己套關係,壓低價格呢!趕緊從兜裡掏出五毛錢遞過去,這是當初就說好的。
老師傅接過錢,這才放下心來,端起旁邊小凳子上放的水杯,喝了一大口水。看來他也挺累的,江敏注意到他騎著一輛非常舊的腳踏車,車的腳蹬子只剩下一個光桿兒了。
“大爺搬過來多少年了?現在住哪兒啊?”
“沒搬過來,這不是家裡那邊……”老師傅沒有往下說,江敏倒是明白了,
場面有些尷尬,江敏趕緊轉移話題,“大爺,聽說你們那裡的麵食可是很出名的,小吃特別豐富,是嗎?”
一聽江敏這話,老師傅的眼睛煥發了神采,“我們那裡啊,最出名的就是鹹鴨蛋了,早在明朝永樂年間,就已經是貢品了。”
“真的啊!不就是鴨蛋嗎?難道這裡還有秘方啊?”
“這鹹鴨蛋和鹹鴨蛋可不一樣,我們那裡沿河蘆葦滿灘,魚啊、青蛙啊,都在那產卵,那些東西鴨子吃了,可補了,下出來的蛋個大、好吃。醃好的鴨蛋,蛋清又白又硬,蛋黃都是紅的,還出油呢!咬一口,可香了。”
“那怎麼醃的啊?我們這裡就用鹽水,有的時候,加兩粒花椒,你們那裡還加什麼啊?”既然是明朝開始就有的好東西,那麼放什麼東西,就肯定不是秘方了。
“我們那裡啊!放透骨草,這個東西是中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