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是此時根本就還沒發生?”陳文想了想,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這件事是今年幾月發生的。
既然如此,陳文只得故作詫異的說道:“二位上官不知道嗎?平夷侯和閩安侯水火不容,現在已經分道揚鑣了。”
話音一落,只見王江先是一愣,隨後嘆了口氣,表情有些頹廢,而王翊則全然不為所動。
陳文斷沒有沒有想到王翊竟然會是這個表情,只得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
“下面是北線,韃子唯恐四明山與舟山互為犄角,議定今年九月以平南將軍固山額真金礪帥本部八旗兵及寧波綠營出奉化,以浙江提督田雄帥提標營及紹興綠營出餘姚,會師大蘭。”
“韃子計劃在蕩平貴部後,以大蘭山為中心,遊騎四出,掃蕩四明山,不論老幼,一概處死,以防止王師再利用此地。”
在陳文那個時代的歷史上,清軍九月出兵,就是按照陳文提及的方向進軍的,在攻佔大蘭山之後進行了血腥的洗山暴行。
而就在這期間,馮京第身死,王江被俘。而王翊在擊退清軍無望之際,被迫前往舟山向平西伯王朝先求援,試圖在清軍雲集四明山之際從海路偷襲杭州。可是等到他第二年初輾轉到達舟山時,王朝先已經被定西侯張名振和蕩胡侯阮進殺死。
七月,王翊回返四明山,看到的是“山中諸將,降殺且盡”,而此時,清兵已經開始集結,準備進攻舟山。無奈之下,他只得前往天台招兵。七月二十四“為團練兵執於北溪”,不降,到八月十二,被清軍殘忍殺害於定海。
“而在下也正是為此而來。”
陳文看著眼前面露憂色而陷入沉默的二人,暗自思量著這其中的利弊。
或許我可以做得更多,清軍勢在必得,但是如果王翊可以帶領四明山的百姓暫避鋒芒的話,或許會有更多人能夠活下來。
如果四明山明軍沒有被徹底消滅的話,對於抗清大局而言便能多保留一份力量,而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份資歷和善緣。
陳文沉吟片刻,決定再扔下一顆深水炸彈。
“另外,在下不知道二位上官是否知道,如今定西侯與平西伯不和,雙方業已勢同水火。”
話音方落,王翊和王江幾乎同時開口問道。
“韃子總兵力幾何?”
“舟山之事,你是如何得知?”
陳文說道:“二位上官,在下是先回答哪個問題呢?”
王江先是一愣,隨即抬手示意陳文先回答王翊的問題。
陳文猶豫了片刻,說道:“據在下所知,提標營三千兵,全員出動;紹興綠營兩千人,寧波綠營三千人,應該是抽調部分參戰;杭州駐防八旗四千兵,出兵數量未知,不過應該不會少於兩千。這還僅僅是戰兵,輔兵不得而知。”
陳文根本就不知道清軍出兵多少,因為他看過的書上沒寫這些。既然如此,他也只得按照比較合理的說法儘可能的往多了說。按道理,七、八千的戰兵,輔兵只會更多,這樣的兵力顯然不是大蘭山明軍可以抗衡的。
而此時此刻,陳文的目的很是明確,那就是促使王翊暫避清軍鋒芒。因為歷史上四明山明軍就是在今年幾近全軍覆沒的,以至於到了明年浙東明軍對於進攻舟山的清軍起不到一星半點的牽制作用。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走吧,活著才有輸出。
第八章 履歷
見王翊再次進入沉默,陳文轉過身開始回答王江的問題。
“這件事乃是先父的好友連同清軍入侵計劃一起告訴在下的。”
陳文根本沒辦法解釋,所以乾脆直接把鍋甩給了那位不存在的長輩。
“不知令尊的這位好友,我二人可認識?”
這個王江,真是個問題寶寶。
陳文想了想,那就按照先前編好的繼續吧。“在下的這位世父估計到二位上官會問。只讓在下告訴二位,收復南京之日,只道是天津右衛陳三的好友的便是。嗯,先父族中行三,就是這樣。”
“天津右衛?輔仁是軍戶出身?”
有明一朝,衛籍出身並不一定是軍戶,其中也有民戶。不過在明朝,軍戶社會地位低下,若是衛籍民戶沒有必要的話是不會強調衛籍出身的,以免被人認定是軍戶。
“正是,我家在太祖時本是青州左衛世襲百戶。永樂二年,成祖皇帝遷青州左衛為天津右衛,我家便落戶天津衛城……”
明初,由於開國和靖難,當時很多武官都獲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