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第4/4 頁)
工作十分地嚴謹。
而且秦瓷的製作,可以說,真的是經過了千辛萬苦才製作出來。
其困難程度,不亞於任何朝代的瓷器。
製作前,首先要從效十噸上好的原料中,人工手選出兩噸精選料,來專門燒製七五零一號瓷器。
期間,不知道淘汰了多少了半成品,或者品相不好、“五官不端正”者。
而秦瓷上面的圖案,則選用了釉下紅梅和釉上水點桃花等。
為什麼選用梅花和桃花,是因為秦太祖喜歡這兩種花,而且他專門為這兩種花寫過詩。
特別是一首《卜運算元·詠梅》,都上課本了。
······
在設計秦瓷茶具的時候,當時的設計師討論了很久。
比如說材質,比如說造型,比如說外觀修飾等等,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才確定下來。
據說,在茶具進行的設計的時候,發生了很多古詩,比如說當時的秦瓷要不要設計蓋子,當時分為了兩派。
一派說不需要蓋子,一派說需要蓋子。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最後,由當時的負責人拍板決定,加蓋子。
這麼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個是因為秦太祖工作繁忙,飲無定時,所以特意配備了保溫蓋;另外一個原因是當時用餐地點比較遠,端來端去不方便,所以特意加了蓋子。
不能因為為了節省成本,節省原料,就忽略了對秦太祖的服務。
所以在此之後,所有的瓷器均有蓋,包括碗、碟子、盤、茶杯、小醋瓶······
秦瓷基本上都是白底,看上去晶瑩剔透;所有用具上的花色歸為兩類,一類是豔麗的梅花,一類是粉嫩的桃花。
當時“七五零一”秦瓷的研製數量為一萬件,出窯後完好的僅有四千餘件。
也就說,成功率不到一半。
然後,在從這四千餘件秦瓷中,經過精心挑選,送發京都千餘件。
剩下的一部分送到湘南,另外一部分留在了贛江封存庫房,作為備用。
按規定,封存庫裡的應全部銷燬,但考慮到專用瓷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破損需要補充,所以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