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4/4 頁)
古城,儘管廢墟遍地,但是古代的城市規劃規模還是讓人歎為觀止,克利特斯大道貫穿著音樂廳、大劇院、市政廳、圖書館、浴場、公廁,甚至妓院,一座城市該有的設施應有盡有。
港口大道,這條連線大劇院和古時港口的大道長500米,寬11米,兩旁曾遍佈商鋪。
大劇院,依山坡而建,可容納2萬5千人,古時一年一度的節慶,全城人都會來此參加音樂會。
以佛所最具看點的當屬塞爾瑟斯圖書館,公元2世紀,羅馬一位領事官繼任父親成為以佛所城的總督,為紀念父親在父親的墓地上建起了這座規模號稱“小亞細亞第二”的圖書館,它歷經地震、大火,但圖書館的正面大門卻始終屹立不倒。
大門的四尊神龕女神分別代表智慧、命運、學問、美德,只是她們是複製品,真品因歷史問題現存放於維也納博物館中。
第367章:古樸、幽靜、希臘!
天花板上精美絕倫的雕刻,給張楓一種恍如隔世一樣的感覺。
克利特斯大道,大道左側至今仍能見到古時富有人家的房屋群及精品商店,地面是光滑的大理石,並有馬賽克裝飾,雖然已是斑駁,但仍掩不住千年以前的繁華。
最有意思的就是張楓遇到的一個公廁了,一排整齊的石雕坐便,很有點人體美學啊,據說是古時群眾的社交場所,在此大小便因為沒有門,可以和鄰座閒談,更有據說,當時的冬天,因為石頭的坐便冰冷,富人會出錢讓窮人先坐上去捂熱,想到這裡,張楓忍不住笑連起來,感覺很有畫面感。
晚上,張楓敲下了一些小事情:
古城內居然找不到小賣部,被日頭曬得口乾舌燥,買不到水,渴得沒心思逛了,記得提前備好飲用水。
阿拉恰特,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這個陌生的名字,網上也幾乎搜不到關於它的資訊,做攻略的時候不知在哪裡刮到這個名字,得知曾是希臘戰亂時,希臘難民逃至此地避難的小鎮,當希臘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