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頁)
內的各種暗室、房間和城垛,儲物間、祈禱室、地牢、廚房依然留存原貌,呈現濃厚的阿拉伯風。堡壘還有一座塔樓,從樓頂望去,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棕櫚園,宛如一片海洋。
而城堡外的廢墟,則是歷史沉澱的痕跡
“真是棕櫚園,不錯,原來不一定要站在最高的地方。”張楓有點小感慨。
禮拜結束了,張楓並沒有在回到最高的樓去,而是下樓,逛起了剛才來時沒有逛的市場,東西很有當地風格,賣瓦罐的,賣郵票的,還有賣菜和賣魚,賣肉的,市場很乾淨,張楓隨手買了些椰棗和蜂蜜還有市場裡的一種甜品。
“味道很不錯。”
【抽獎呢,主播……】
……
“不慌,就去剛才看到的那小姑娘那裡買,最後去,買了就去當地的郵局給你們郵寄。”張楓安撫了一群觀眾後,走到了一家賣頭巾的店鋪進了去。
屋內的頭巾很多,顏色也很多,自行觀看的時候,看到了牆上掛著一個居然是中英阿拉伯三種語言寫的一個故事:
……
1000多年前,阿拉伯人設計出中東地區的第一塊頭巾,用它來抵禦惡劣的沙漠氣候。如今,頭巾已成為男性,成熟和民族主義的象徵,成為旗幟、面罩和盾牌的代用物,也成為當地的一種時尚宣言。
阿拉伯頭巾問世時,只有米色和白色兩種,但如今的頭巾,卻五彩繽紛、異彩紛呈。甚至綠色和紫色的頭巾,也時有所見。
頭巾並不僅僅是一種服飾,它還具有正治、文化意義。中年以上的巴勒斯坦人,出於地位和榮譽的考慮,而披上頭巾。夏季為了抵禦酷熱的侵襲,他們選擇白色頭巾。天氣變冷後,他們則看好用紅線或黑線織制的顏色較深的頭巾。
貝都因人家的男孩,通常在十五歲時,從父親那裡得到頭巾。一位七十七歲高齡的貝杜因老人說:“我感到,頭巾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它標誌著我已成為真正的男子漢了。”他接著又說:“如果有人膽敢從我這裡把它奪走,我就和他拼命。它是我的榮譽”。
……
故事只節選了其中的一部分,但可以看出來,頭巾對於中動地區的人們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老闆會些簡單的英語,張楓和他交流了一番,買了一個白色的頭巾,老闆還熱心的幫著張楓戴了上,戴上頭巾的張楓,活脫脫一個阿拉伯世界的王子,連店主都不吝嗇誇獎的話語。
直播間內,許多觀眾也是樂的調侃起張楓來,張楓用阿拉伯語告別了店主,繼續在街市逛了起來。
最有風格的就是擺放得滿滿的陶器架子,舊時的刀和火氣槍都可以在這裡看到,各種瓶瓶罐罐刀槍棍棒的,張楓很想買上一些,但都太大了,很難帶,畢竟他旅遊完阿曼不是直接回家。
偶爾停下來用簡單的語言和攤主交流一下,攤主們都很熱情,畢竟長得不醜的人很少會被拒絕,只是很多攤主都是講的當地語言,張楓著實聽的似懂非懂的,只能笑著點頭。
街市的文化,是阿曼的一個縮影,也是阿拉伯世界的一角,走走停停,即使確定不買什麼東西,但遇上些好的小吃和好的小物件,張楓還是忍不住買了些。
“這個二十里亞爾。”
“我只出五里亞爾。”
“太低了,最少十八里亞爾。”
“六!”
“十四!”
“七!”
……
一頓交鋒下來,張楓以8里亞爾買下了一個小陶罐,罐子只有一般的橘子大小,卻點綴著各種反觀的石頭,直播間的觀眾已經麻木了,張楓這看似人畜無害的,講起價來,就沒有給人家超過半數的。
【我特麼服了!】
【真是恐怖,以為主播買東西從不講價,還經常給小費的,今天算是見識了。】
【話說主播講價真心厲害!】
【我就沒看到主播給人家第一次要價一半以上的價格的。】
……
“咳咳咳,阿拉伯世界的人,都是商人,而且是……坑人,來了一定要講價。”張楓笑呵呵的看著手中的陶壺,走向了一件東西都沒有賣出去的剛才在塔樓上拍到的當地姑娘的攤位。
第181章:沙漠中狂飆。【最近寫的最好的一章】
沒有多言,沒有講價,看到姑娘拿到錢的那一刻,臉上的笑容就夠了,抽獎後,辦理了複雜的國際郵寄,張楓便向著酒店行去,剛到酒店門口,居然聽到了一隊人正打算去沙漠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