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不幹,一天沒錢啊。”
湯哲告訴大家:“我在國內是學計算機專業的,老婆讓我先打工攢點兒學費,將來準備參加J*A的培訓,在加拿大J*A用得很廣泛,相信找工作不是一件難事兒。”
湯哲的女兒七歲,她搖晃著小腦袋一板一眼地說:“我特別喜歡加拿大,這兒的學校裡有很多玩具,上課時不僅可以玩兒,老師還經常和我們一起又唱又跳的。學校經常舉辦游泳、溜冰等各種比賽,還給我們發吃的,帶我們去旅遊參觀。”
荊明接過女兒的話茬補充道:“這裡的孩子學習沒有壓力,老師也不管、卡、壓學生。學生稱呼老師都叫名字,師生之間就像朋友一樣。”
看著這一家樂觀的態度,小慧好像受到感染,也有點兒喜歡加拿大了。
聖誕節過後,小慧已在襪廠工作一個月了,超過試用期兩個星期了,工作穩定了。她催促姚漢儘快辭工,以便集中精力學習語言。
第二天上午休息的時候,姚漢告訴老闆:“I ……。”(我想辭工,從下星期一開始。)
老闆挽留他:“If you……。”(你如果在我這裡堅持幹半年以上,你就可以拿到失業救濟金,如果現在就辭工則什麼也沒有。)
姚漢已經拿定了主意,老闆只好惋惜地聳了聳肩。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LINC學習
多倫多有許多政府出資開辦的英語學校叫LINC (全稱:Language Instruction for Newers to Canada),只要是新移民或難民,就可以在那裡免費學習英語。學校還專門有免費的托兒班,提供給孩子水果、飲料和點心等。
姚漢選擇了他家樓下的一所LINC學校。
那天早晨,姚漢走進學校的辦公室,對工作人員說:“Today I just want to try。(今天我想試聽一下。)”
可工作人員不由分說,首先要姚漢的移民紙,影印後又還給了他。接著,讓姚漢在高階班試聽。課上講的都是語法,而他欠缺的聽力和語言交流卻涉及的很少。
姚漢想換一所學校。可是移民紙已經影印了,不知道政府是不是要付錢給學校,如果再換一所學校,政府是不是要雙重付費呀,那不等於是浪費國家資源嗎?唉,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姚漢聽荊明說:圖書館附近有一所LINC學校挺不錯,姚漢決定再到那裡看看。
經過測試後,姚漢走進五級班教室,有十幾個學生分散地坐著,一位三十多歲的西人女教師正懶洋洋地坐在前面講解。隨後,她給每人發了一份報紙,在黑板上寫了幾個語法方面的問題讓大家回答,說完就出去了。大家僅用了15分鐘就做完了,可過了大約一個小時,老師才回來,
中午,大家三三兩兩地邊吃飯邊聊:我們拉家帶口的,好不容易擠出點時間來這裡學外語,我們的弱項是聽和說,而學的內容卻是是語法和閱讀。有人說:老師敷衍了事,混時間。還有人提議:應該跟校方反映一下。馬上就有人回應:反映過,但沒效果……。”
聽到這裡,姚漢深深地嘆了口氣:沒辦法,這是政府出資的完全免費的學校,效果自然不好了。看來只要“吃大鍋飯”,洋人的覺悟也不比國人高多少。
下午課的內容對提高聽力還有些幫助,看來還得堅持上課。
一晃兩個多月過去了,他發現班裡的學生越來越少,很多熟悉的面孔都見不到了,而且,走的大部分都是男同學。原來:女同學來這裡,一是可以提高英語,二是讓人幫忙照看孩子。
這樣學英語,水平提高得太慢了,沒時間陪老師這樣混下去,得想一想別的辦法了。
。。
多倫多的圖書館
姚漢每天兩點半下課後,就到附近的圖書館去學習。
圖書館裡寬敞、整潔又安靜,常年有中央空調,冬暖夏涼,是個讀書學習的好地方。
圖書館的門口設有服務檯,負責辦理借書及還書等一系列服務。大廳的四周是高到房頂的書架,分門別類地陳列著各種學科的書籍及各種文字的小說、雜誌、VCD、DVD 和錄影帶等。大廳中間擺放著一排排的、供人看書用的桌子和舒適的靠背椅。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電腦上網區免費供讀者使用。單獨隔開的兒童圖書區設在最安靜的角落裡,矮小的書架便於孩子挑選圖書,中間擺著小桌子和小椅子。圖書館有幾間獨立的小屋是自習室,需要提前預定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