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部分(第3/4 頁)
調查,就讓吳先榮回去聽候訊息。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受賄與行賄是同等的罪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是往往單方面處理受賄人行賄人不過是走走過場。特別是單位行賄,更是鮮有個人承擔責任的。吳先榮來檢察院自首,作為一個外商,檢察機關還是頭一次遇到,需要臨時研究如何應對。
打發走吳先榮幾位檢察官不敢怠慢,立即向檢察長做了彙報。
按照職責許可權,檢察院反貪局可以直接查出受理的案件,但在實際操作中,僅限於一些處級以下的基層幹部。對於涉及市級幹部的案件,檢察院能推則推!
在柳城市檢察院工作史上雖然承辦過不少市級領導的犯罪案件,但他們還沒有主動查處過任何一起。所有的案件,都是經過省紀委結案之後再移交到司法機關,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有了紀委查處的結果檢察院根本就無需再進行偵查,只需走一下程式,向法院起訴即可。檢察官們都非常清楚,查處一個市級幹部,對於他們這樣的同級檢察院來說,不僅阻力巨大,往往走出力不討好。
在這個敏感時期,外面關於建材大市場的事情已經傳的沸沸揚揚,栓察長不敢把線索窩在手裡,趕緊向柳城市紀委移交,讓他們出面向上彙報。
接到市檢察院移交過來的檢舉材料,柳城市紀委〖書〗記張本祥頓時心huā怒放。張本祥是原常務雷省長齊大力的小舅子,也是蘇友偉的左膀右臂。張本祥非常清楚,齊大力的落馬,韓秦功不可沒,早就對這個傢伙恨的牙癢癢!
五十萬元,不大不小的一個數目,如果操作的好,足可以葬送一個幹部了!張本祥雖然很高興,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卻沒有資格對韓秦下手。昏市長屬於省管幹部,必須上報省紀委。嗯想韓秦的能量,張本祥又有點喪氣。
張本祥很清楚,韓秦雖然職務不高,卻是李志華派系的中堅力量,甚至是整個派系的重要紐帶,其中的骨幹成員原本並不是一個陣營,透過韓秦的工作,把他們聯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這樣一個核心人員,在整個派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把這個傢伙拿下去,對於李志華派系就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整個派系一定會對這個傢伙死保李志華雖然走了,整個派系卻仍然完整的佔據著東海省的權利中樞。要想讓省紀委查出韓秦,首先就要過省紀委〖書〗記王仁忠這一關,而王仁忠恰恰就是李志華派系的。
潛規則辦事,明規則整人。張本祥非常清楚政治鬥爭的殘酷xìng,簡直就是一個無煙的戰場。省委〖書〗記新官上任,正是一個最佳時機。張本祥自信,只要拿到韓秦受賄的證據,就不怕省紀委袒護。
考慮了一下,張本祥撥通了市委〖書〗記蘇友偉的電話。蘇友偉還沒有從香港回來,張本祥已經等不及,急於向他報告這一喜訊。
蘇友偉與齊大力是親家,對於韓秦的怨恨程度,絕對不比張本祥小。張本祥也早就知曉,韓秦一到柳城市政府報道,蘇友偉就開始打臉。
只是有點可惜,這個傢伙的運氣太好,剛上班就抓獲了“〖針〗刺案”
嫌犯,一時風頭無雙,反而讓蘇友偉下不來臺。現在抓住了這個傢伙的尾巴,只要查出確有此事,就可以把這個傢伙辦到,蘇友偉一定喜出望外。
接到張本祥的電話,蘇友偉故作非常驚訝。要求張本祥一定要慎重對待,本著對一個幹部負責的態度,配合省紀委做好調查工作。一定要實事求是,不冤枉一個好乾部,也絕對不能放過一個蛀蟲。
張本祥從蘇友偉的語氣裡,沒有聽到一絲欣喜的意思,感到有點奇書。轉而一想,張本祥也就感到釋然了。建材大市場就是蘇友偉從弄港引來的專案,宏業集團要檢舉韓秦受賄,肯定要給蘇友偉打招呼。
只是,張本祥沒有想到,這個套就是蘇友偉設計的。為了儘量減少知情人,做到機密可靠,除了港方之外,在柳城市方面,整個計劃只有蘇友偉與劉寶軍知曉。
為了讓吳先榮出面檢舉韓秦,劉寶軍軟硬兼施,用盡了手段。
劉寶軍把全部利害關係都擺在了哪裡,只要巧妙運作,讓韓秦充當了替罪羊,省委〖書〗記的目的是立威,拿下一個昏市長已經足夠了,就不會再繼續深究。
反正,如果讓省委〖書〗記知道這是蘇友偉在幕後操縱的,他們一損即損。蘇友偉如果下了臺,也絕對沒有宏業集團的好處。
吳先榮為了儘快拿到土地,已經向劉寶軍行賄幾百萬元,有關部門的領導也早已吃飽喝足。一旦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