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魚、酸辣獅子頭(藕粉肉末做的)、酸菜排骨苦筍煲、翡翠蝦仁、八寶兔丁、脆皮炸豆腐、手撕包菜。另又添了幾樣小菜,如手拍黃瓜、雞絲銀耳、及自己醃製的酸辣白蘿蔔片等。
湯味鮮美,又養生,菜也是極鮮的,仗著材料好又不是宮裡常用的菜色,身邊又有佳兒佳媳陪著,康熙好心情地多用了一碗飯,李德全不由笑眯了眼,暗自將這些菜記下,決定有機會讓御膳房多做幾次。
“養好身子,給老四生個兒子。”回宮前康熙對蘇宜爾哈說道。
“是。”蘇宜爾哈臉一紅,低聲應了。她只當它是一句平常話,烏喇那拉氏聽了心中卻十分不是滋味,抑鬱、忿怒、無奈,夾雜著翻滾於胸臆,令人窒息。然當著康熙淡淡的眼神,她卻什麼也不敢表現出來。
70
70、包子出生(上) 。。。
傍晚的霞光映紅了大半個京城,李德全亦步亦趨地跟在康熙身後,摸不透他此時心中的想法,只覺著他的心情似乎不若在雍郡王府時輕快了。
康熙徐步走著,身上也帶著紅彤彤的光暈。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並不覺得夕陽有多好,他一生經歷過多少政治風波,面對過多少刀光劍影,一生的成就在歷代帝王中堪有能與之比肩的,可到了晚年,他開始心煩儲位。
曾經讓他寄予厚望,懷抱無限喜愛的太子,這些年早沒有了青少年時期的英明能幹,優雅從容,圍繞在他身邊的人也全是一個阿諛奉承、引著他結黨營私、圖謀不軌之徒。自己顧念著父子親情,顧慮著國本,一忍再忍一讓再讓,他卻絲毫沒有悔改之意……
難道自己當初就做錯了?
可是自曾祖父(努爾哈赤)、祖父(皇太極)薨後引起爭奪大位的事件,幾乎兵戎相見使滿清政權瀕於分裂的危險,他不能不顧。自己即位之初四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輔政引發的皇權與旗權之爭,他也要考慮,立皇太子,強化皇權、削弱旗權是必須的。胤礽是自己的元后赫舍裡所生,出身顯赫,也符合皇位嫡長繼承的歷史傳統。再加上當時的“三藩之亂”,偽託“朱三太子”蠱惑人心,以之為號召,煽動叛亂,殺掉吳三桂唯一的兒子、在京城做人質的額駙吳應熊,能喪其志、絕其望。而自己立了“太子”,既能為自己身後預作準備,穩定人心、壯大聲勢,又能起加強皇權、鞏固統治的作用。
那也是必須的。
自己從小將他養在身邊,親自教導,給他所有儲君的尊榮……只是太過了,現在想想,實行儲君制度就應該堅持儲君不御政,如今,太子御政多年植成黨羽,已然威脅到皇權。自己派太子與其他阿哥參與各種軍政事務,本意是鍛鍊和培養皇子,讓他們為國家建功立業,哪知卻是增長了他們對權力與財富的慾望,如今除卻無心儲位的五阿哥、七阿哥,做到自己想望的卻只四阿哥胤禛,其餘的皇子阿哥植黨結派,朝爭之勢已然形成,宋朝末年黨派之爭拖垮國家之鑑尤在,為了大清,自己決不能任事情發展到那一步。
難道,真的要放棄胤礽,放棄自己多年的心血?!
不放棄,這樣的太子能否承托起大清的江山社稷?現在連他自己也無法相信。
可是除了胤礽,他還能選誰做儲君?朝中讚譽頻頻、曾被二哥贊“心性好,不務矜誇”的八阿哥胤禩?哼,才能是有的,只是處處標榜自己,迎全別人的看法,若登了位,他拿那郡擁護即位的臣子怎麼辦?要賞還是要罰?!拿大清的江山社稷成全自己私慾的人還配成為大清的帝王嗎?尤其是太子會變成如今的模樣少不了他和老大胤禔的手腳,如此沒有兄弟悌愛之人一旦登極,他會怎麼對付他看不順眼的兄弟?
老大胤禔打戰是好的,可惜於政務上太糙,達不到一個儲君的標準,心眼也小了些,這些年處處與太子爭,有什麼好爭的,出身位置本就不同。
老三,文才倒是好,可那些聖人之言、詩詞美賦就能治理一個國家?
老四胤禛倒是不錯的,這些皇子阿哥里,只有他精明強幹處事公允不含私心,對自己也是孝順……想起早逝的佟佳氏,又想起德妃對他的態度,康熙心中閃過一絲憐惜,更多的卻是驕傲,這是他和玉姮(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教養出來的孩子……只是,還得看看,再給太子機會吧,若真不成,不,也不能將老四抬出來,不然只怕也逃不過太子的結局。
老五老七無心帝位,再往下的皇子阿哥還太小,康熙根本就沒考慮。
他的思想已經從胤禛身上轉到了他的後院。
烏喇那拉氏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