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部分(第2/4 頁)
。趕到了潼關城下…
之所以不直奔虎牢關或者函谷關,是因為秦雷考慮到軍情叵測,無法知曉兩關的情形,是以他決定先確保最後一道防線,再層層推進。這並不是保守。而是身為大將所必備地穩妥。
事實上,趙無咎蓄謀已久的出手快若閃電,如探囊取物一般連下兩城,按照時間推算,秦雷也根本來不及救援虎牢與函谷兩關。我們也知道,即便是救援潼關,也是險之又險,毫髮之間地事。
怨不得秦雷見潼關尚在後高呼僥倖,甚至在後來說出了:天不滅我大秦!這種慶幸的話。
這並不誇張。若是潼關淪陷。關中再無屏障,齊軍可任意在秦國膏腴之地橫行。甚至直接入寇中都!到那時則大事休矣…而秦雷率大軍及時趕到,便宣告著趙無咎軍事投機的結束,雙方逐漸轉入比拼內力的攻防戰,使秦國避免了被亂棍打死的滑稽命運…
因此在正史中,八百里大躍進被稱為奇蹟、神話、天佑大秦,等等等等,一切溢美之詞皆加於其上。但四十年後地史學家范仲淹,透過走訪仍然健在的老兵,卻看到了隱藏於光輝中的血淚,他在書中不無感情的寫道:七日晝夜行軍,官兵皆言其苦,初時凍傷累斃者不在少數。至後幾日,戰馬斷糧。上為全域性計,勒令兵士皆獻一日之糧,以養戰馬…能生至潼關者,僅五萬五千人矣…
而且因為徐續組織民夫不力,未能及時收治掉隊傷病號,除了五千餘人被沿途百姓收留救治外,其餘人約一萬官兵,皆凍死在荒野之上…
一將功成萬骨枯,此乃顛簸不滅的鐵則也!當秦雷到達潼關城下,已是十四日地深夜了。
火把熊熊,伯賞賽陽帶著李四亥在城門口恭候,而那位話特多的校尉大人居然沒有在白日裡殉職,甚至連舌頭也完好無損,可見福大命大造化也大。
雖然一路顛簸,但秦雷的身體已經痊癒,精神頭也健旺起來,一看到小胖子也在場,不由歡快道:“你怎麼也在這兒?”
李四亥也很高興,剛想上前與秦雷敘話,卻聽身邊大舅哥重重一哼,趕緊硬生生的止住腳步,隨著伯賞賽陽一齊磕頭道:“叔…”
秦雷笑眯眯的受了他一拜,這才呵呵笑道:“起來吧。”便朝伯賞賽陽道:“情況我都知道了,你又立一樁大功。”說著揮揮手道:“抓緊時間休息一下,天亮隨孤巡視城防。”
“俺知道了。”伯賞賽陽便起身想要拉著李四亥離開。
“他不能走,”秦雷微笑道:“我還得問問他潼關的情況呢。”
伯賞賽陽這才鬆開手,小聲道:“叔,你幫著問問,他把俺妹妹藏到什麼地方去了?俺問他半天都說不知道。”
“我真不知道啊,大哥。”小胖子愁眉苦臉,仿若十八個褶的包子,悶聲道:“軍情緊急,咱們還是改天從長計議吧。”伯賞賽陽見秦雷也點頭,只好怏怏離去。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李四亥暗暗鬆口氣,待回頭時,卻見秦雷一臉怪笑的望著自己。他知道自己那點花花腸子。瞞伯賞賽陽那個粗人還成,至於比猴還精地秦雨田,那是想都別想。
好在秦雷沒心情理會他地家務事,指了指城內道:“陪我走走。”
“哎。”李四亥擦擦額頭地冷汗,屁顛屁顛地跟了上去。
一路上的兵士不認識秦雷,卻紛紛朝李四亥行禮,雖然言行間不甚恭謹。但勝在十分親熱。
這讓秦雷不由好奇問起他別後的情由,李四亥也興致大發。在去往前門的路上,唾沫橫飛的吹噓起來…
話說李四亥當年離家出走。想著隱姓埋名加入邊軍,靠自己的本事,做出一番功業來。但他李家地勢力實在太大了,轉了一圈還是在自己大爺手底下打
本來他是在東都洛陽城當兵的,但是李濁認為那裡太靠近前線。容易出危險,便把他調到了遠離戰場地潼關城,這才放了
但你要是以為大家都很討厭這二世祖,那就大錯特錯了。人如其名,當了兵的李四亥不僅不跋扈。甚至還很四海、很隨和呢,再加上他出手闊綽,又講義氣,是以很得人心。
可以就僅此而已,至於行軍打仗那是一竅不通,就連城防如何,城內地糧秣如何,也一概不知。
秦雷知道,這定是上面的招呼打下來。結果只有他不知道別人知道他是太尉大人的四公子。當然可以混得風生水起。沒兩年便從小兵兵被提拔到了裨尉,弄得他以為自己是天生將才。不當元帥都屈才呢。
可秦雷也不點破,反正過幾日一上戰場,是騾子是馬便一目瞭然了,何必揭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