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部分(第2/4 頁)
頂頂涼轎離去,秦霖緩緩搖頭,低聲道:“這就算把你們送上路了吧。”
御史黨的大人們顯然不明白有句話叫前車之鑑,後事之師,他們顯然忘記了四年前,有一幫比他們強大的多的傢伙,也曾經妄想要挾過武成王殿下。那次的結果已經清楚表明,秦雷是個絕不接受要挾的犟人。
他們還忘記一件事,那就是自己雖然名為御史黨,但都已經脫離都察院,不再擔任御史言官,也就沒了風聞言事的權力…也就是說,他們現在說話是要負責的…為了維護上下尊卑,大秦律法明文規定,除御史外所有官員,彈劾上峰屬實則罷。若是告不倒人家,嘿嘿,您告人傢什麼罪,自己就擔著吧。
當然也許有人想起來了,但許是以為法不責眾,便心存僥倖沒有提這個醒,這才讓二王大人帶著御史黨的全體同仁,一起掉進了陰溝裡。樣地奏章火速東去了…
第六四二章 光陰的故事
時光如流水,轉眼便過去了三年,現在已經是天佑五年的盛夏季節了。
這裡是隴右省河西府上揚縣城。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天上藍的讓人發暈,連塊雲彩都難得看見。火辣辣的太陽曬得天如蒸籠,地似煎鍋,不到中午,就熱的人喘不過氣來。那往日裡無人理睬的大樹全都變成了搶手貨,樹蔭下到處躺滿了光著膀子納涼的人。
說是乘涼,其實個個都是一身出不完的臭汗…
雖然天氣炎熱無比,但入城的官道上仍然車水馬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絲毫不見中午時該有的空蕩…赤著膀子的腳伕,穿著短衫的商人,躲在車身罩出的陰影裡,以免被太陽照的中暑。腳伕們一邊將草帽拿在手中用力的扇風,一邊閉目養神,恢復著順汗水流失殆盡的體力。
商人們卻沒有這些苦力的清心,他們一邊低聲咒罵著,一邊時不時的翹腳往城門望去,約摸著什麼時候輪到自己入城。可過一會兒又得把頭縮回陰涼裡,大口大口的灌水,實在是太熱了。
但滾滾紅塵,自有福地,也不是什麼地方都這麼熱。在上揚縣城的西門外,臨近官道,背靠小溪的地方,生著一排十幾棵大柳樹,連廕庇日,微風送爽,堪堪遮起了一片陰涼。
幾個滿臉皺紋的老瓜農,用獨輪車推了幾十個早上新摘的大西瓜,往樹蔭下一靠,再去不遠處的井裡打幾桶水來。把西瓜往那冰涼的井水裡一鎮,不用吆喝叫賣,那又大又圓的碧綠西瓜,便把四周圍乘涼的路人吸引過來。
“你這西瓜甜不甜?”有人問出了大傢伙的心聲。
“不甜不要錢。”老瓜農面上褶皺一緊。頗為自傲道:“一看您就是外鄉人,上揚城裡的父老可都知道,俺們田家村的西瓜又大又圓,又脆又甜,吃一塊消暑去熱,吃兩片涼甜解渴…”
“要是吃三片呢?”有人打趣道。
“包您還想吃四片。”老農顯然是個善談之人。引得周圍人哈哈大笑,紛紛道:“那就給俺們來倆。”“俺要仨。”“俺也要…”
不一會兒。瓜攤周圍便坐了好多地人。坐在樹蔭下乘涼吃瓜。閒聊嗑兒。有道是盛夏無君子。別看平日裡士農工商分得那麼清楚。那絕對是吃飽了撐地。沒事幹閒地。讓這毒辣辣地日頭一照。便都現了行。
甭管是什麼官紳大戶。販夫走卒。還是士子書生。白麵公子。清一水地光著膀子。捧著塊西瓜在那哧溜哧溜地啃。什麼禮儀規矩、斯文體面。全都顧不上了。
但也不全是那樣。在樹林東北角有一幫子勁裝大漢。各個生得虎背熊腰、氣度沉穩。一看就是些練家子。他們都是外鄉人。沒有參加那東扯葫蘆西扯瓢地閒聊。就在那默默地坐著。全神貫注地觀察四下地情況。就連那份外誘人地西瓜清香也沒有分去他們一絲注意力。
“這些人幹嘛地?”一個跑單幫地商人這不尋常地一幕。自然引起了吃瓜客地強烈興趣。可惜那些人一看就很不好惹。不然早上去搭話了。
“估計是走江湖地吧。”有人猜測道:“一看就是大鏢局出來地。”
“瞎扯吧你。現在是什麼年景?一寸光陰一寸金啊!”有個白白胖胖、財主模樣地道:“甭說大鏢局。就是十來個趟子手地小鏢號。也萬萬不會閒著。”
這話引起了邊上個年青人地興趣,開口朗聲笑道:“現在的年景很好嗎?”此言一出,馬上受到了邊上所有人的鄙視。那財主一晃白花花的胸脯道:“少年郎就是見識短啊,現在要是年景不好。那從貞觀之治以降,就沒有個好年景了。”
周圍人也紛紛點頭,附和道:“就是,咱們老百姓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