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4 頁)
兩晉南北朝時期士族的失敗教訓,新三國時期計程車族門閥們加強了對依附於他們的下層民眾的重視,一般不會過度盤剝,甚至在今年這樣的災年中,還要反哺。士族們當然不是搖身一變成了,成了慈善家,他們只是更注意避免竭澤而漁罷了。
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十年之內南方不能恢復到原本的水準。
~~~~
而從政治上看,南方雖然在秦國的政治版圖中影響甚微,大部分豪門大族都在以中都為核心北方紮根,這場暴亂並沒有對他們造成多大損傷。但北方豪族的這種
是建立在對南方豪族的犧牲上。經此一役,本來就方,便徹底撕破了臉,再沒有迴轉的餘地。
而在此役被大大消弱的南方士族,為了對抗北方,自然要前所未有的抱起團來,以利益群體的面貌出現在秦國政治舞臺上。
所以秦雷的復興衙門可謂順應民心,得到了南方南方士族的出奇響應,再加上相對公平合理的制衡制度,短短時間便聚集了南方二百家最大的豪族,滿足了南方士族意圖聯合的政治要求。
之後秦雷審時度勢,提出復興衙門必須把‘支援平叛’和‘組織恢復’當作同等重要的大事,兩頭都抓起來。平叛一地,恢復一地,爭取到平亂結束時。百姓基本返鄉恢復生產。不耽誤夏種。
這也是復興衙門的議事們最願意看到的,所以全票透過了秦雷地提議。而且隆郡王殿下地眼光和手段,也得到了南方士族的一致認可,願意接受他的庇護,並給與他支援。
~~~~~
至於在軍事上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好的是,經此一役。南方地衛軍基本上消耗殆盡,剩餘的兩三隻小貓也失去了叫板的資格,只能乖乖地任秦雷宰割。秦雷已經以行督南方欽差王地身份。與兩省督撫聯名上書朝廷。提請裁撤江北山南二衛編制,改由州府自行招募府兵,負責地方治安。
這個提議無疑是朝廷非常願意看到的。當初把秦雷扔到南放,根本目的就是讓他動一動兩省地‘空餉’和‘吏治’問題。雖然這位爺的法子有些極端…既然已經無葯可醫,那就統統消失吧…兩省的衛所和官員都消耗在彌勒教鋪天蓋地的大暴亂中,雖然沒人能說秦雷是有意為之,但至少結果如此。而秦雷在南方表現出來的高超地政治智慧。讓人不相信他單單是運氣好而已。
但無論如何,效果是好的:只要開了這個頭。其他幾省地衛所裁汰也就順理成章、沒有那麼大阻力了。
與好的比起來,壞的總讓人沮喪:前面說過,作為軍糧基地的南方十年無法恢復元氣。在齊楚兩國看來,秦國等於自廢武功十年。若不是兩國國內也是問題重重,恐怕早借機來攻了。
齊國上官丞相推動的改革很不順利,很多地方既觸動了士族地主的利益,又沒有讓百姓得到好處。擁護改革的‘革新派’和反對的‘保守派’在朝堂上打得不亦樂乎,以至於許多軍國大事都耽誤了。
而楚國,正陷入轟轟烈烈的諸子爭儲大戰中。景泰帝身體每況愈下,他那幾個成了年的兒子自然不會安分,拉攏朝臣將領、相互爭風獻寵,甚至是互相構陷刺殺。幾乎波及了朝野上下每一個角落,所以根本沒資格看秦國笑話。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眼看著敵人有可趁之機,但自己家裡也不肅靜,無力趁機撈些好處,這讓三國將領心中貓撓一般難受。饒是如此,老辣的諸烈算定鎮南軍兵力捉襟見肘,悍然把南楚的上游防線的向東推進了一百里。不出所料,鎮南軍只能忍氣吞聲,吃了這個悶虧。
~~~~~~
當秦雷接到伯賞元帥的抱怨信時,他也只能無奈的苦笑,此時就算把楊文宇放回去也於事無補,何況南方初定,民心不穩,尚需一支強大的軍隊彈壓,所以秦雷只能朝大江邊同情的笑笑了事。
此時距離樊城歸附已經過去二十天了。秦雷在戰爭結束後三天,便將軍權交還給了楊文宇,帶著兩千衛隊離開了襄樊一帶。秦雷估計報喜的奏章上去後不久,自己就要被召回了,所以他一方面把喜報壓住不發,一方面快馬加鞭的進行著自己行程表上的那些事情。
七月十四日,會見棗陽府返鄉士紳,視察當地戰後重建、以及夏種成果。十五日,宜陽府,十六日、平春府,十八日、歸州府…
一路行來,幾乎是一日一州,走馬觀花。好在明天到了唐州便算告一段落,可以休整幾天了。
饒是鐵打的身子,衛士們都感覺到非常疲憊了。秦雷的兩千衛隊由五百黑衣衛、一千黑甲騎兵、以及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