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2/4 頁)
大型帳蓬附近,突然,帳蓬內的聲音卻吸引了管明棠的注意。
“中國之未來,在於何處,外不抗強權,內不除國賊則無未來可言……”
這是掃盲課嗎?
抬頭看著帳蓬上書寫著的“第五連”,管明棠不由一愣,第五連的連長是王鐵梁,和高勝侖以及其它的軍官一樣,都是前東北軍軍官,他是瀋陽人,聽高勝侖說,和其它人不同,他是高勝侖在所住的衚衕裡認識的,對於他,高勝侖瞭解的並不多,只是知道他似乎曾參加抗日義勇軍,在部隊被打散之後,流落到北平,也算是保衛團中,難得的一個具有實戰經驗的軍官,各連隊的掃盲是以連長為文化主教官,各班排設立文化教官,按說,他應該拿著自己提供的掃盲教材學習才對啊,他這是在講什麼?講政治嗎?
一想到政治,管明棠頓覺頭大,便駐足聽了下去。
“國賊之定義。國賊者何?即其行為有背於國民之公意、有害於國家之生存者是也……”
向士兵們解釋國賊的定義時,王鐵梁的神情顯得非常嚴肅,解釋的同樣非常詳細,甚至可以說非常直白,甚至於他的解釋,連最初只是“警惕”的管明棠,亦被吸引了
“……強權之種類,大抵為有四種。一是武力侵略政策,如直接以兵力佔領我國東北的日本侵略軍,或許,你們會說,如日本侵略東北,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東北是東北、華北是華北,而這恰好又回到了昨天我們剛上過的那一課!”
轉過身,管明棠看到王鐵梁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字。
“國家!”
黑板上正楷板與的非常工整,在這寫這兩字之後,王鐵梁看著連內計程車兵問道。
“你們告訴我,何為國家?”
而接下來的一幕卻讓管明棠整個人都處於驚駭之中,他聽到的是那寬6米、長12米的帳蓬內,一百多名第五連計程車兵在那裡大聲的回答著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是最膚淺的但卻是最直白的關於國家的答案,而之後卻又是單獨提問,從民族再到個人,十餘個人的回答各有不同,但卻清楚的說出了一個道理,國家與家庭、國家與民族、個人與民族等等,諸如此類,在管明棠看來,這甚至需要幾個月,才能弄懂的道理,聽著這堂課,甚至就連同管明棠自己,亦深覺受到一些教育。
“二是文化侵略政策,如提倡某國化的教育……”
王鐵梁並沒有注意到,在帳蓬外有人在聽著他的課,他只是儘自己所能,向這些士兵們灌輸一些道理,一些他認為這些人應該懂得的道理,而在他的講課中,管明棠聽到了耿恭,聽到了王鐵梁用最直白的語言,和士兵們講述著責任的故事,耿恭和他的戰友們保衛國家的責任,而皇帝以及國家對於軍人的責任,同樣也聽到了東晉時數十萬漢人南遷,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這是在告訴這些士兵,作為軍人,他們的責任,他們的責任是保護百姓,是……
這堂課持續了多長時間,管明棠並不知道,他只是站在門外靜靜的聽著,慢慢的和帳蓬裡的其它人一樣,聽得的越來越入神,甚至直到士兵們紛紛走出帳蓬時,才在那些士兵們立正敬禮中回過神來,回了士兵的軍禮之後,管明棠才走進帳蓬。
“團長!”
見團長走進連部,王鐵梁連忙立正敬禮,而管明棠則點點頭,然後打量著這間大帳蓬,在這間既是連部,又是連文化學習室的大帳蓬內,和這裡的六個連隊的連部一樣,內飾顯得很是簡單,幾張簡單的桌椅以及十幾副軍事掛圖,似乎沒什麼不同之處。
不過在帳蓬的一角,管明棠卻看到一個架上放著幾十本顯然並不是王鐵梁的架在門邊,似乎誰都可以到那借閱。
“這是為大家準備的?”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從中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翻看手中的書本,管明棠詫異的發現,這本書中講述大都是一些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內容,這似乎是“政治書”,而其中的一些內容,倒是讓管明棠打消了先前的些許疑慮,那些內容實在是“反動”。
“《醒獅》,這雜誌也是你訂的?”
雜誌內不是宣揚國家主義的文章,便是宣揚抗日的動員,這本雜誌的名字倒是挺貼切。
“是的,團長!”
王鐵梁如實的回答道,然後他看著團長說道。
“之所以給他們看這些書,告訴他們什麼國家,是為了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而戰,團長,去年,東北淪陷之後,除了少數部隊選擇抗日之外,大都是逃的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