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頁)
,就是那種能裝個百十發子彈的彈鼓,如果咱們…
伏身在辦公桌上,管明棠用筆畫著一個彈鼓的形狀。“你看一般彈鼓的出彈口都在這,如果咱們把出彈口移至彈鼓左側部,這樣的話,插裝彈鼓對左側瞄準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彈鼓容彈量大,至少可以裝上50發子彈,甚至i00發,這樣的話……”
解釋的越是詳細,管明棠便越覺得的激動,因為他不僅提供了一條思路,解決眼前的急需,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抗戰時,中國的機槍嚴重不足,如果使用這種彈鼓供彈的捷克式,也許中國就可以把有限的產能都集中到相對簡單易制的捷克式輕機槍上,甚至於,自己之所以讓研究一下這挺zb30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繪製圖紙,不過這圖紙將來越是要提供給政府。
想著彈鼓,管明棠的腦海中便浮現出95…1式輕機槍的機槍彈鼓,自己曾在一個於網上出售軍品的朋友家中見過,與95式輕機槍的彈鼓不同,新型彈鼓的進彈口位於彈鼓邊沿,幾乎與邊緣保持一個平面,若是自己把那個彈鼓拿來,然後由工廠改進仿製適應79槍彈的話,那這捷克式輕機槍,可就搖身一變,變成通用機槍了!
“董事長,這彈鼓的結構似乎太複雜了一點,要是重新研製的話,恐怕……”
“我可以提供一個樣品,不過適應的子彈種類不足,李教授你們可以研究一下,爭取在下個月,月初的時候,提供不少於三百個彈鼓!”
“噠、噠……”
在房山軍營的靶場上,一架置到三解架上的重機槍不停掃射著,與普通的重機槍不同,這架重機槍的槍身上方裝有一個直徑近20厘米的彈鼓,彈鼓剛一打空,副射手立即更換了一個彈鼓,換彈間隔恰好掩於射擊間隔之中。
“這機槍可還真不錯!”
放下望遠鏡,對那捷克式輕機槍的表現,邵凌遠可以說達到了讚歎不已的地步,這已經連續射擊三個彈鼓了,也就是打了三百發子彈。這輕機槍打公里外的靶位,精準度和重機槍幾乎沒有多少區別。
“輕機槍不錯,最好的還是彈鼓,若是沒有德縣廠製造的這種百發彈鼓,這三個彈鼓能交替持續射擊嗎?”
旁人插的一句話,使得人們把視線投向那趴在機槍手旁,面前放著一個鐵皮箱,雙手不停朝著彈鼓中插著子彈計程車兵,這種彈鼓的裝彈非常方便,而且速度很快。
“傳統彈鼓要一發發的壓子彈,而這種快裝彈鼓可以開啟蓋板,直接向彈槽放子彈,把以速度提高很多!”
語氣雖說很是平淡,但在內心深處管明棠到是對德縣廠李教授等人生出佩服之意,雖說他們是參考自己提供的那個95…1彈鼓設計了這種新型彈鼓,但他們不過只用了十天的功夫,就拿出了原型,甚至還特意加厚彈鼓的鋼板厚度,以避免碰撞導致彈鼓變形,從而影響供彈,那種75發彈鼓,更是被他們改造為100發彈鼓。
聽著後方傳來的口令聲,再瞧著訓練場上,這架與馬克沁重機槍相比亦毫不遜色的“通用機槍”,管明棠的臉上露出些得意之色,所有的這一切自己不過只用了一個月……嗯,也許加上另一個時空,應該是一個半月,就做好了戰前準備,恐怕就是全中國也就只有自己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完成這些準備吧!
在得意之餘,管明棠先看一眼身邊的高勝侖,隨後又把視線轉向邵凌遠。
“參謀長、培倫,現在,咱們的準備工作我看也差不多了,是不是應該制定一下計劃,什麼時候出發?”
“司令,我看也差不多了!”
邵凌遠點點頭,6萬枚手榴彈說多不說,說少不少,一個士兵能分著十五個手榴彈,至於機槍,原本欠缺重機槍,而現在不僅有40架“兩用機槍”,還有十二架“代用機槍”
,那機槍雖說有些毛病,但總得來說還算不錯,比三十節強多了,而且可以用於高射。缺少山炮,可也有幾十門迫擊炮勉強可用。
現在的義勇軍第五十八路軍,在邵凌遠看來,可以算得上是械精兵強,完全有一戰之力,各種保障更是遠遠好過國內很多正規軍,雖說司令還特意準備了幾十噸壓縮乾糧,甚至還從上海定購了一千多輛運輸腳踏車,既可以用來運輸物資,又可供士兵急行軍代步,若是現在的第五十八路軍還不能上戰場的話,恐怕全華北都沒有幾支部隊能上戰場了。
“司令,準備,是準備的差不多了,但現在部隊還是有所不足,我覺得,我們應該再暫緩幾日!”
相比於邵凌遠的信心百倍,高勝侖卻顯得有些猶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