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第2/4 頁)
—————————————————————
創世地址:
章節連載總貼:
——————————————————————————————————————
“人,都是自私的!”
白子新的一句話,恰像是警鐘似的在管明棠耳邊迴盪著,在聽著這個看似最簡單,同樣也是無法迴避的,亦又是無法解決的人的本性時,管明棠沉默著。
默默的走在田間地頭,右手隨著走動輕撫著麥穗,一言不發的管明棠,繼續向前走,默默的走著。
人是自私的!
這是在任何集體活動中,無法避免的現象,在歷史上公社之所以瓦解,正是因於這一人類本能,而本能卻是無法完全根除的,那麼在這個自己充滿期待的合作社中,最終會不會毀滅於這個人類本能上呢?
不會的,不會的,這完全不同於公社,在心下如此堅定著,不知是為了說服白子新,還是為了說服自己,管明棠又繼續說道。
“子新,中國的農村與外國農村有所不同,我們的農村是以家族為紐帶,所以,可以藉助這個紐帶,將家庭與家族與合作社聯絡在一起,合作社可以透過興辦一些集體活動把家庭聯絡起來,而不是孤立家庭!”
“先生,你的意思是指像學校裡舉行的集會、報告和文藝節目?”
提到集體活動,白子新腦海中首先想的就是集會,在鄉村建設學校,學校經常舉行這一類的行動,那些人人參與其中的活動的確是勾通人與人關係的紐帶,但似乎……在農村沒有那個習慣。
“當然不僅只是這些,我們要結合中國的實際,農村的復興並不僅僅只是經濟上的復興,同樣也包括文化、衛生等各個方面的復興,在集體活動中,我們要從文化上入手!準確的來說,就是從復興中國文化上著手。”
沉吟中,管明棠回憶著後世幾成文化荒漠的中國農村,從文化入手是何其之難啊,後世如此,現在未嘗不是如此,就像鄉村建設派的晏陽初提到“愚、窮、弱、私”是與梁漱溟提到的“文化失調”可以說,文化問題鄉村建設無法迴避的問題。
“國人喜歡熱鬧、喜歡節氣,所以,在集體活動中,咱們可嘗試一下,把歷史節日與集體活動結合在一起,比如像鞭春可以和集體勞動結合,吃春酒、吃春盤,可以同集體聚會結合,在史書中,有很多節日可以借鑑,可以拿過來,就拿社日來說,社日在過去,是漢民族最盛大的節日之一,不過到了元代,那些蒙古人害怕漢族人結社反抗,所以就明令禁止聚眾祠禱、賽神賽社,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民間的各種節日活動才開始衰落,到現在,我們不過只儲存了幾個節日……”
此時管明棠都有些佩服自己,能夠將集體活動與傳統文化習俗的恢復結合在一起,這樣即恢復了節日傳統,又為農村“創造”了娛樂的藉口。
“可以以合作社組織的方式,透過集體活動,來聯絡各個家庭,同時呢,還能夠恢復漢民族的一些節日傳統,利用恢復節日傳統的名義,賦予它新含意,新的意義,從而推廣新的文化習俗……”
話至此,管明棠又特意補充道。
“關於這一點,回頭我可以同一些文化界的人士聯絡一下,賦予這些節日新的意義,從而適應合作社的集體活動,但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回頭看著白子新,管明棠反問道。
“透過集體活動,來聯絡各個家庭,從而讓家庭融入集體之中。”
“對,融入不太可能,但卻能讓其不至牴觸,我們所要構建的不是一個無私的集體社會,這是違揹人類本能的,我們是要嘗試構建一個嗯,成員在自己家庭中保持其“個性”的同時,對集體的負責。無論是面臨戰爭、疾病、死亡,受難家庭總能得到集體的幫助,一個合作社裡,一面大家要求合作,一面團體尊重個人,處處顧到社會,處處顧到個人。互相幫助這一精神時時處處得到體現的新型社會……”
在聲音落下時,望著遠處的夕陽,管明棠的目光中滿是期待與嚮往之色,儘管不知道能不能獲得成功,但有些事情總是需要嘗試,美好的夢想,不去嘗試,不去努力,永遠只是一個夢想。
而隨著先生的講述,白子新整個人都陷入了對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社會的憧憬之中,他看著這片土地,似乎看到了一個與現在截然不同的社會,那個社會是美好,而令人嚮往的。
“子新,全區一共十二個縣,每個縣我選擇了4個試點,學校推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