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3/4 頁)
“哲勤,這一年多來,你在邯彰實施地方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可讓我等汗顏啊”
突然,楊永泰的這句話,讓管明棠的心思一緊,他注意到這場會見,似乎楊永泰變成了主角,而從自己進來,蔣介石一共只說了的三個字。
“秘書長,謬讚了”
道出這句話時,注意到蔣介石的眉頭微微一跳,管明棠心知自己的話說錯了。
“其實,這於邯彰實施地方建設,能得今日之功,一是機緣巧合,二是借鑑他人經驗”
拿不準這主從二人唱的是那出戏的管明棠,沉思著將自己在邯彰專區施政的做法和經驗都說道了出來,從而證明自己的成功不過只是機緣巧合和借鑑他人經驗,至於自己,那根本就是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嗯,借清剿槍會之名,行以地方威懾,再借機實施減租降息,有前者威懾餘威,地方自無人敢於反對,又趁其虛弱編練民團、推行保甲,進一步加強對地方控制,哲勤,你的這個路子,走的非常穩當,年紀青青能如此穩健,倒也屬難得”
讚賞之餘,楊永泰則恭敬的對蔣介石說道。
“委員長,以前卑職就說過,中央的政策是好的,關鍵還是地方上的執行,哲勤那邊能不打折扣的執行中央的命令,地方施政的成功,也證明了中央政策的成功……”
“嗯”
終於,蔣介石極難得的點點頭,原本與人談話時,話語極少的他,這會倒是難得的道出了一句話來。
“明棠,在地方上,你辦的不錯,能知道天下最難,當屬老百姓最難,為官者若是都有這份心,地方上的事情也就好辦了”
這一句感慨,讓管明棠頗以為然的點頭說到。
“委員長說的極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恰如元人張養浩的所述,世間當屬百姓最苦,百姓所求極為簡單,無非食飽衣暖,家人安康,只消自己那幾分地種得出糧,官府苛索尚不至無以為食即可……
提及百姓苦楚時,管明棠的腦海中浮現出那些衣衫襤褸、面呈菜色的農民,話匣子頓時開啟了。
“……降租減息只是減少了地主對農民的盤剝,而為解決農民溫飽問題、收入問題,現在邯彰才會以藉以民團為由,行集社會散力之實,興修水利,去年冬春之際,透過翻修前代水渠、新建水渠以及開鑽大量機井,使得專區灌溉面積達1045萬畝,專區的農地因此得到灌溉,農民得享灌溉之利,而灌溉於華北極為重要,以今年為例,灌溉於農作物每畝增收產量為:小麥123斤,粟12斤、棉花斤,增產效益非常明顯,”
提及專區的農業成就,管明棠顯得很是興奮,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成就,而在管明棠講述著專區的農業進步時,無論是蔣介石亦或是楊永泰都是頗感興趣的專心聽取著,偶爾他們還會打斷管明棠的話語,問一些他們關心的事物。
“那麼農民受益幾何?”
儘管過去從一些報紙上可以看到對邯彰專區的吹捧,可卻遠沒聽管明棠講解的如此仔細,蔣介石自然問到一些他關心的問題。
“回委員長,華北旱地過去多一年一熟,產量低而不穩定,而有灌溉之地,年中可獲兩熟,產量以及收入提高一倍以上,以計算種植小麥為例,每畝可獲收入超過12元,而種植棉花收益最高,可得42。58元,以當前實施灌溉增收計算,每畝實際增收可達15元,而以邯彰專區受益田畝1045萬畝加以計算的話……
不用管明棠於心底默算了,在蔣介石和楊永泰兩人心間已經有了大致的數字,在驚訝於這個數字的同時,更多的是對這個年青人刮目相看。
“灌溉之利,眾所周知,可興修水渠、開挖機井所需經費從何而得,”
楊永泰的問題,讓蔣介石的眉頭輕揚,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有錢,什麼事都能辦成,沒錢,什麼事都辦不成
面對這個問題,管明棠到是對這位秘書長另眼相看,別人只能看到專區的成績,而他關心的卻是其背後。
“經費,從決定興修水利工程時,卑職便一直為經費問題頭痛,興修水渠,尚可以提供民團食費為基,只需食費、料費,雖是如此,兩月食費亦高達數百萬元,加以原料費用,計款達九百餘萬,而開鑽10眼機井,雖採用水泥預製套管,成本較廉,但每井成本仍高達元,”
相比水渠,雖說機井成本相對“低廉”,但在設計專區的灌溉系統時,出於考慮到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利用,因此管明棠機井數量被嚴格控制,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水利施工成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