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了起來,想看看吳小正怎麼說。
吳小正笑了笑。
看來,軍哥還沒有把底薪的概念跟大家解釋清楚。
其實吳小正知道,這是也不能怪軍哥,因為在場的這些人所熟悉的應該還是國企的那套薪酬體系,而不懂什麼叫激勵機制。
以玻璃廠為例,銷售科的工資除了比其它崗位工資高一點點,福利待遇好一點,比如說經常可以報銷一些費用什麼的,其它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所以在這些人看來,食品加工廠開出的150元底薪雖然也還行,但吸引力並不算太大,加上拿的又是瓷飯碗,所以很多人還在猶豫。
吳小正知道自己必須出馬了,在正事上面他沒打算客氣。
“你們知道什麼叫底薪不?知道什麼叫提成和獎金不?知道什麼叫薪酬激勵體系不?”
吳小正先用一串反問開始了他的表演。
看著大家一臉懵逼的樣子,吳小正有了一點小興奮。
“在薪酬激勵體系中,底薪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過了一兩年之後,你們當中銷售做得比較好的,就可以很豪邁地說,那麼一點底薪,要不要都無所謂啦!”
為了刺激大家,吳小正直接用了一種比較誇張的說法。
“不能吧,150塊錢一個月的底薪,要不要都無所謂,你這說法也太誇張一點吧?”
端著酒坐在吳小正身邊的梁振華先提出了質疑。
沒有夢想的銷售都是弱雞,死盯著底薪的銷售都是垃圾!
吳小正決定再刺激這幫傢伙一把。
“如果你們以後一個個都拿著上千塊錢的銷售提成,你們還會在意這一百多塊錢的底薪嗎?”吳小正又輕飄飄地冒出來了這麼一句。
眾人一下就聽呆了。
“不可能吧?上千塊一個月的提成?你絕對是在吹牛,吹牛是要罰酒的啊!”梁振華又說道。
大家也比較認可他這說法。
對於梁振華的質疑,吳小正卻不想做太多的解釋,因為這些事說多了照樣沒人信。
事實上,他所說的真沒有信口開河。
在後世,大部分的企業裡面,最先富起來的一般就是銷售團隊,因為只有銷售團隊厲害了,企業的收入才會起來,因此基於銷售團隊有效的激勵機制是任何一個優秀企業所必須做的。
吳小正要想把食品加工廠做大,同樣也必須一開始就採用合理的激烈機制。
他現在之所以願意在這裡費一番口舌,是因為他實在是太缺人了。
而且,有過經驗的吳小正知道,最好的銷售未必需要對方的學歷有多高,而是需要對方具備相當的社會經驗,善於與人打交道,敢闖敢拼。
而眼前的這幫人無疑就擁有這樣的特質。
他又笑著說道:“你們可以覺得我是在吹牛,也可以不相信我,但軍哥總可以信吧!你們問問他,我有沒有在吹牛!”
大家都看向了軍哥。
軍哥這時也拽了起來:“我不說,反正錯過這個機會了的,你們就等著後悔去吧。”
吳小正忍不住為他點了個贊。
看來,這條倔驢也不是沒智慧的。
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是多解釋無益,還不如吊吊這幫傢伙的胃口。
很多人真的有點動心了。
這時飄哥也問了一句:“你這個廠子不會幹不長吧?”
大家又看向了吳小正。
還是鐵飯碗和瓷飯碗的問題。
第119章 憋壞(2/3)
在這個年代,城裡的青年也是不好混的,尤其是在湘水縣這種小縣城。
與上學時的無憂無慮所不同的是,一旦畢業並且沒有考上大學,這些人就需要開始面臨生活的壓力。
到了這個時候,家裡的嘮叨,和他人的對比,讓這些青年慢慢意識到,原來瞎混也不是個事,得開始考慮賺錢來養活自己,得開始為家裡分憂,得考慮賺錢娶媳婦的事情。
沒有工作就沒有錢,一分錢能難倒英雄漢。
可工作真的不是那麼好找的。
在這些年,國企的效益越來越差,很多企業別說招人了,連現有的員工都得開始下崗,就算不下崗,工資能不能按時發也還是一個問題。
所以在座的這些人,像梁振華這樣的已經算是幸運的了。
而像李華這樣的,是以其父親提前病退為代價,讓他頂了這個職。
畢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