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睿還年輕,假以時日會成為北京代表隊的又一位代表的。老舍王朔,再算上孫睿可以看成是代表了三代北京人,他們寫的也是三代北京人的生活,老舍是老北京,王朔是新北京,孫睿是新世紀的新北京。可能這三位並不想成為代表,可是正是這種漫不經心發揮了優勢,悠著寫悠著寫寫出了代表性。
北京作家有北京作家的共通性,而這共通性恰恰依託的就是北京的文化和底蘊,如果沒有這些,北京的作家很可能散了,不成氣候。寫到這我想到了瀋陽的作家,在瀋陽作家裡根本沒有一個叫得響的,也沒有能代表瀋陽文化的,這讓我感到很可惜,東北的語言也是很豐富生動的,為什麼沒出一兩個好作家呢?我真希望瀋陽的作家們加把勁努努力,多出點好作品,也讓東北話瀋陽話火一回。
北京的作家有優勢,他們藉著地氣,藉著首都,所以一些方言能讓全國人民接受,要是來一新疆作家用新疆話寫東西,一般人還真接受不了,還得翻譯,不知道的以為英譯漢呢。這就是地域上的優勢,北京的作家們不承認也得承認,這確實是你們的優勢。
我說的這些都是我的個人意見,也是我的看法,瞎聊胡說,咱也不是作家,咱就是一平頭百姓,可是百姓也得發言也得說話。在如今有錢有勢的人佔據著話語權的年代裡,大多數老百姓選擇了沉默,主動當起了沉默的大多數,可是我不會,微言也會出大義。
來北京的這麼些日子裡我一天光為口糧忙活了,跟個牲口似的,上班進地鐵出地鐵,下班進地鐵出地鐵,感覺北京除了地鐵沒別的一樣。可是我來北京不是為了這些,為的是它的文化底蘊和氛圍來的,說不準哪天功成名就榮歸故里了呢?可是從現在看來,希望很渺茫。到了北京,卻跟北京的文化接不上頭,跟個和組織失去聯絡的養傷的紅軍戰士一樣。
有時候人活著還真得自個對自個好點,要不然?為之奈何啊?
有點聊跑偏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9、city of“不定”
每逢休息日我都要逛逛北京城,加深下對首都的瞭解,其實本沒有必要這樣,來北京是來學本事是來工作的,不是來旅遊度假的,可是我卻每個休息日必出門。我這麼做當然有自己的小心思,我得把北京城逛熟了,以後回瀋陽也能有點談資,北京畢竟算是全國人民嚮往的地方,在北京有日子了卻不知道北京有什麼,丟人。
我對北京說實話是一點感情也沒有,就像到了一五星級的酒店住著,雖然好但是沒有家的感覺。北京就是給我一這個感覺,走在哪裡都是這樣,南鑼鼓巷也好,菸袋斜街也好,後海也好,鼓樓也好,看著是那麼透著歷史的氣息,可是我總是感覺沒有歸宿感。歸宿感很奇怪,瀋陽雖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在大街上閉著眼睛溜達都嫌煩,但是畢竟是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北京求一鍋包肉難得,求一地道的鍋包肉更難得,京醬肉絲好吃,爆肚也不錯,可是吃起來總像是少了什麼佐料。燕京啤酒不錯,可是瀋陽的老雪花更勁,二鍋頭算是全國名酒,可是瀋陽的老龍口也醇正入口。全聚德算是北京老號了,可是瀋陽有老邊餃子,東來順可謂全國馳名,但是瀋陽的李連貴燻肉大餅也不差。北京,讓我總是以局外人的眼光來窺視他,我不是這個城市的主人,可是連客人都算不上。
我對北京的印象是破碎的,不是完整的,去哪首先想到的是坐地鐵而不是坐公交,我想這是每個外地人的首選。坐地鐵方便快捷但是不易瞭解北京的大街小巷,從玉泉路入地,從國貿出來,好似神兵天降,中間的過程根本不知道。我知道我是怎麼來的,我也知道我是怎麼沒的,但是我不知道我到底是怎麼來的。復興門是地鐵的換乘車站,我在那換2號線換了N回,可是我就是沒上去過,復興門到底上面什麼樣,我從來不知道。有時候我為了使這些碎片變得完整,在閒時,也就是休息日時,寧多坐公交一小時,不節省地鐵一分鐘。
我休息日的努力漸漸地有了一些回報,在二環路里面,我現在已經能把前門到鼓樓的路捋得差不多了。我也知道了北河沿大街和南河沿大街,從張自忠路怎麼到鼓樓地安門西華門了,有了一大概的印象,但是再走還是懵門,但也比不認路強。要是在二環路里不認識路,那和一些老外有什麼區別?唯一比人家強的就是咱們都是中國人。二環路里面的北京和二環路外面的北京完全不一樣,名勝古蹟眾多,衚衕小巷如林,隨便走一衚衕裡,別看人家住的是四合院,一平也是好幾萬。坐一馬紮上搖著蒲扇光著膀子的大爺,看著家裡沒什麼多餘的錢,可是人家房子就是一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