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司徒明月的御案上擺著幾份奏摺,臉上也顯得有些陰晴不定。這個李無鋒居然未經帝國中央同意,擅自出兵鄰近府縣,這的確是在帝國曆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雖然事出有因,但如果其他人都如此效仿,豈不是目無國法?
“各位情況已經清楚,不知有何看法啊?”還是聽聽殿下眾臣的意見吧。
“回稟父皇,兒臣認為,雖然李無鋒是援助友鄰府縣,但這已破壞了朝廷定下的制度,此風不可長,但鑑於當時形勢所迫,可讓李無鋒穩定局勢後率軍返回慶陽。”出列發言的是大皇子司徒泰,西北地區事關大局,也與其利害相關,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也是他最不願見到的情形,但由於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意圖,他也不敢將話說的太死,一旦陛下贊同李無鋒的此舉,那豈不是兩頭不討好?
“兒臣並不贊同大哥的意見。金州形勢緊迫,岌岌可危,自身力量不足,向友鄰求援,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假如友鄰見死不救,那才應該予以懲誡。雖然朝廷有制度規定未經帝國中央批准,軍隊不得擅自離開防區,但也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難到非要等到賊匪將金州洗劫一空後才讓軍隊介入嗎?李無鋒此舉應該予以褒揚,兒臣建議父皇可以順應民意,讓李無鋒兼任金州府城守,待金州局勢完全正常後再作打算。兒臣聽說李無鋒在慶陽把當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實乃父皇不可多得的能臣啊。”出列反駁的是九皇子司徒朗,在得到無鋒通報的訊息後,他也抱著一種又喜又憂的心情,李無鋒能在行動之前通報自己,顯然是把自己當成了靠山,但他如此膽大妄為,也可以窺見其野心不小,自己到底該採取何種態度,實在有些為難。但當他聽見自己的大哥激烈反對李無鋒逗留金州時,他立即拿定了主意。
殿下的群臣也立即分成了兩派,有的支援司徒泰的看法,有的贊同九皇子的意見,眾說紛紜。司徒明月也感到有些拿步定主意,連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這群臣也自然而然的分成了兩個陣營。
“何愛卿,你有何看法?”反到是在群臣中頗有影響力的何知秋和陸文夫都沒有表示贊同哪一方的意見,令司徒明月有些納悶。
看看還是脫不開這潭渾水,何知秋只得硬著頭皮回答:“臣的看法與各位略有不同。這次變故主要根源還是在西北地區積弱已久,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地方政府。據臣掌握的情況,現在西北地區六府中除了銀川府、太玄府以及李無鋒接掌後的慶陽府外,其他幾府局勢都不容樂觀。歸德、博南兩府地方政府雖已重新組建,但由於戰亂時間太長,百姓深受其害,目前組建的警備部隊實力不足,政府也缺乏威信,當地盜匪橫行,社會治安依然十分嚴峻,百姓和商人反應強烈。金州雖受羅卑人戰亂影響較歸德、博南兩地小,但卻又受高嶽族勢力的困擾,局勢一直變幻莫測。而西北郡郡守位置已經空懸多年,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郡一級政府的存在,整個西北地區也就缺乏有力的制衡,所以以上幾方面的原因也造成了西北局勢一直不穩。臣認為此次變故也是李無鋒不得已而為之吧。”
司徒明月其實也知道西北地區目前的窘境,但戰亂剛息,危險依然存在,沒有一個能鎮住局勢之人坐鎮西北,李無鋒雖頗有才幹,但畢竟太年輕,而且其忠誠度還有待考驗,西北郡郡守這個職務一時還真難找出個合適人選來。何知秋不過是把事情的根源說了出來,至於怎樣處理卻避而不談,牽涉自己兩個觀點截然不同的兒子,他也有他的難處,看來還是得自己拿主意啊。
“嗯,目前西北地區局勢不穩,但帝國也無一人兼任兩府城守的先例,朕看就先由李無鋒暫時代理金州府城守一職,待局勢穩定後,在作商議吧。”
當帝國中央的任命用快馬傳送到金州的時候,已經是十多天後的事了,接受了大小官員和地方士紳商賈們的朝賀,我也定下心來準備改組金州地方政府和軍隊了,另外解決高嶽族人的問題也迫在眉睫,距離九月時間並不充裕,稍有鬆懈,恐怕都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焦明還算知趣,知道自己在金州已經不會再有前程,很配合的辭去了金州府行政署署長一職,收拾好多年來宦海生涯所收刮來的民脂民膏,第二天便起程返回東海郡老家,看在他還算懂事的份上,我也沒有難為他,而那些不知趣的傢伙,還想佔著位置不鬆手,那就要慢慢的讓監察部門的人來收拾他們了。我的面孔上浮現出連凌天放也覺得有些心寒的魔鬼般笑容。
雖然只是個代理城守,但我根本就沒有想過還有誰能從我手中將金州這快肥肉奪去,即使司徒明月也不能,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