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頁)
一小部分丐幫幫眾大多都到了崇明島一帶,隨總舵鎮守東海海岸,寧可卻與惡寇悍匪浴血拼殺也不願面對那些烏煙瘴氣……
丐幫就是整個大宋的縮影。不可否認,近年天下物產確實豐富多了,大多數人都還有著一口飯吃,餓死、凍死的已不多了——然而,這些“有飯吃”的人也就僅僅是“有飯吃”而已,他們含辛茹苦嘔心瀝血供養著那些達官貴人,自己卻得不到一點點的享受、維持不了一點點的尊嚴……當別人風花雪月吟詩作對時,他們在泥堆裡鑽;當別人品茶飲酒聽書看戲時,他們在拼命苦幹;當別人大魚大肉觀賞歌舞時,他們在流血流汗……
在享受著的人,認為自己是天經地義應該享受的,應該高高在上向別人喝來叱去的;在辛苦著人,是不是也認為自己生來就應當這樣辛苦而又低下地活著呢?
第十三章 再敘他的故事(10)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喊的口號,“沒有誰生來就應該是王侯將相的。”王者風看到那些低微卑賤活著的人時,總不禁要在心裡問:“你們真的就甘心一輩子這樣活著麼?你們想過一下沒有,為什麼你們就只能這樣活著?”他也知道,這些人也有的想過這個問題,他們恐怕也不甘心就這麼樣了——他們不都“望子成龍”麼?但能夠“成龍”的又有多少呢?沒有條件,沒有機遇……於是下一代們又把希望放在再下一代身上,又盼著這一代能夠“成龍”……所謂的“知足常樂”不過是屁話,什麼是“足”?什麼叫“知足”?一個人苟苟且且窩窩囊囊過著低賤的日子,能“常樂”麼?……而那些所謂的什麼“鑿壁借光終有成”、“十載寒窗得功名”、“皇天不負苦心人”的說法,只不過能偶爾應驗在個別幸運兒身上罷了……很多兒未“成龍”的父母都怪兒子沒有出息,靠爹孃吃飯,不能自己掙出一份偉業來;而未“成龍”的兒子們反過來卻又怨父母沒有本事,不能為兒子提供很好的條件,無財無勢無關係……看那些文人名士,他們有幾個不是做過官或親朋好友是富豪官宦名流的?他們縱算都有些才華,難道個個都出類拔萃麼?一個沒有什麼門路、不名一文的窮小子,就算頗有才資,也好比曠野中的一根茅草般不會被人注意到、不會有誰重視——那些“得遇貴人”的傳說,亦都只不過是騙騙小娃兒的謊言罷了……再看那些公子哥兒,他們又有什麼出息,可他們不都過著天上神仙般的日子麼?……兩輩之間相互怨恨、輕視,這也是為什麼孝子難尋的一個緣由……其實,這怪來怨去的真正根源是什麼?父母與兒女都沒有去深思,祖父祖母孫兒孫女都沒有去探索,或是根本就想不出真正的答案,他們都只能為生計奔波忙碌著,為別人的“神仙日子”眼紅著……
看那些在別人面前跪拜乞憐點頭哈腰之輩,他們為什麼就要去跪拜別人、搖尾獻媚?為什麼要在別人跟前低頭哈腰、強裝笑容?為什麼?究竟為什麼?……而那些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又憑什麼高高在上?憑什麼可以隨便殺人、隨意毀了一家一族?那些劊子手為什麼甘心做走狗、甚至對親朋好友都下得了毒手?難道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
後來王者風才弄懂了,這一切其實都是人們多年以來形成的“奴性”,再加上酸腐的孔孟道德毒害著一代又一代人,使得百姓們只要還餓不死、凍不死就還會苟且偷生下去,只要還不至於實在熬不下去就還會再熬下去……這一切的根源,敢情就在人們的腦袋瓜上!而這長久的“奴性”,其實那些平日裡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的達官貴人們更嚴重——他們不都是皇帝的奴才麼?!在上司面前,他們不都是一副低頭哈腰、搖尾乞憐的奴才相麼?!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多少做官的為了爬高一點點而傷神費心、絞盡腦汁,譬如勤作歌頌天子恩德的文章啦,大寫詠頌“太平盛世”的詩篇啦,見上司就送禮獻媚啦,逮機會就溜鬚拍馬啦……其中最成功的要數編出《百家姓》的那位名士了,他依據天下權勢財富列出“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等等上百姓氏,用以讚頌天下安康太平、百姓擁戴大宋聖君,結果龍顏大悅、群臣稱讚,作書的名士也因此聲名大噪、做了大官,他的大作還對整個大宋的未來產生了重大影響,使得此後天下黎民真正擁有了“老百姓”的美譽,很多人都以自家祖姓能名列前十強而自豪,排名稍後的也覺著很不錯了……
王者風見過大宋都城東京的興盛繁華,也看過僻野鄉村的簡陋卑拙;見過富豪權貴們的威勢闊綽,也看過貧苦百姓的艱辛酸苦……他知道,要想改變這一切,很難,很難很難……過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