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有大志,聰慧非常。吾觀此人文武雙全,足可擋趙雲、馬超等輩。”曹操大喜:“我也久聞此子賢名也。“便欲命人去請司馬懿。戲志才道:“雖如此,然其並無資歷,恐能服眾耳。”操於是封司馬懿為徵西大都督,又恐眾將不服,親賜隨身寶劍,言:有不服者可盡斬之。
使者領命,星夜奔宛城而去。至宛城,見得司馬懿,言操之命。司馬懿見曹操如此看重,大喜,遂領印綬。當下便急調宛城等地兵馬三萬赴援洛陽。時洛陽被圍月餘,雖趙雲、馬超攻打甚急,然鍾繇智謀出眾,守禦有道,皆不能入。趙雲、馬超聞司馬懿領軍前來,各自大驚。想起我往昔對司馬懿之評語,知其為平生罕見之勁敵。二將不敢等閒視之,遂兵退洛陽二十里外,飛報於我。司馬懿於是領兵入城,鍾繇見援兵來,欣喜接著。然知曹操命司馬懿領徵西大都督,繇不禁暗怨曹操,怎派一孺子來救,蔡陽等眾將亦多有不服者。
司馬懿心中有數,卻暗不出言。第二日司馬懿升帳議事,謂諸將曰:“今主上命我為大將,督軍破趙、馬二軍。軍有常法,公等各宜謹守。違者王法無情,勿要後悔。”眾將默然而退。蔡陽謂鍾繇曰:“丞相奈何命一孺子為將,大勢休矣。”鍾繇曰:“且看其來日是否有計破敵耳。”蔡陽稱是。
即日,宛城等地將領曹將侄曹遵以及朱光等請戰,蔡陽等皆相附。司馬懿道:“如今之勢,趙雲、馬超兵勢方盛,不可力敵。且二人皆萬人敵,諸公中無人可以敵之。若逞強出戰,必為其所破。今只宜堅守,待其生隙,吾自有計滅之。”眾將皆笑其儒,然不敢不遵將令,只能堅守。
卻說趙雲與馬超相商道:“主公往昔曉諭我等,言:司馬懿有一代霸主之才,文武雙全,智謀出眾,極為善守。我等當不能輕敵,明日我和龐令明率兵前往挑戰,公和馬岱堅守大營。如今之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耳。否則豈不墜了主公不敗之威名矣!”馬超稱善。
次日,趙雲和龐德領命挑戰,令士卒於城下罵陣,半日曹軍不肯出。龐德焦躁,命軍士盡棄衣甲,赤裸於城下開罵,將城上諸將三將以上所有女姓盡皆問候。洛陽諸將憤怒異常,怒火直衝腦門,便欲出戰。司馬懿皆不許,眾將則堅持要戰,最後司馬懿大怒道:“吾有丞相寶劍在此,諸敢不從,定斬不赦。”眾將不服,皆面有憤憤不平之色。司馬懿道:“汝等皆不知兵法之妙也。此時蔣兵東出,連戰皆捷,士氣甚高。且馬超、趙雲之勇猛天下皆知,爾等敢自量能勝之耶。今宜堅守,待其鋒銳挫盡,師老兵疲,再設計破之不遲。若逞強出戰,倘若洛陽有失,許都危矣。諸將皆久用兵之人,定能知吾心也。”眾將聞言,自覺有理,方不再求戰,然心中各有疑惑。趙雲見曹軍不出,亦是無可奈何。趙雲、馬超等不及,便揮令攻城,然而司馬懿極為善守,蔣軍死傷甚眾也不能入。所有攻城方法如雲梯、衝車、撞車、地道等等輪番上陣也是一無所獲,皆被司馬懿所破。連日如此,趙雲和馬超皆十分焦慮,但一時苦無計策,故相聚商議道:“今士卒連日攻城,傷亡較大,不宜再戰。當拒寨堅守之,待主公回覆到再議若何。”遣快馬飛報我。
我本於數日前接獲趙雲、馬超之報,言司馬懿出山,鎮守洛陽。我當即便大驚失色,知洛陽急不可拔也。不久又得報言司馬懿堅守不出,趙雲、馬超屢攻而不入。我非常擔心若相持甚久,趙、馬二將會為司馬懿所趁,故急令二人連夜退兵,馬超仍回河內;趙雲退守弘農,高覽仍回潼關、函谷和趙雲呈倚角之勢,互相支援。司馬懿見我軍退卻,心中疑惑:趙雲、馬超皆當世名將,今無故退卻(他當然不曉得我對其甚為忌憚),恐有埋伏,故不敢追襲。數日後方知趙、馬二人俱已率軍退回。謂眾將道:“此二人不愧為當世名將耳,知洛陽不可拔,故及時退卻。若延至夏日,必為吾所破矣。”眾將半信半疑不題。司馬懿於是命人飛報冀州曹操,操聞之甚喜,重賞司馬懿並洛陽諸將,仍命其鎮守洛陽。
我見趙、馬二人無功而返,知目下曹操不可急圖,故欲領兵退回鄴郡,以待吉時。此時為公元205年二月。郭嘉進言道:“目下之計,我等無奈曹操何。不若退回鄴城,以待來時。但可令一將東擊青州,一則剪操之羽翼,斷操歸路及糧草供應,二則可從青州進襲充、徐諸州,襲曹軍之後。”我稱善。即日便領大軍退回鄴城,又命張遼、張繡領兵五萬東襲青州,賈詡為謀,以剪操之羽翼。另命高順領兵五萬襲擾清河、平原等郡,欲截斷曹軍退往兗州之退路以及糧秣供應並掩護張遼東進青州。操見我退兵,懼我軍勢方盛,恐有埋伏,不敢追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