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當然知‘斬草不除根,春風聽又生’之理。今允其降,其乃詐耳,欲使其無備也。今夜三夜,待其無備,炸開城牆,大軍殺入,遼東一鼓而定。”荀攸大喜,遂傳令去辦。
三更時分,秦軍將炸藥引信點燃,不久之後一聲巨響,襄平西城城牆崩飛二三十米,周遭遼軍死傷無數,一時混亂異常。我軍馬隊早已準備多時,趁此良機,大喊一聲,四五萬騎風捲而至,殺入城中。個個如狼似虎,見神殺神,見佛殺佛,殺得諸遼軍鬼哭狼嚎,紛紛請降。不多時,公孫康及子公孫淵、其弟公孫恭等皆被拿獲,伏地乞命。我冷笑道:“乃等不自量力,蜉蝣之力也敢撼大樹耶?今若不斬汝等,孤何以號令天下,以儆萬民。”遂令將叛亂將官文武盡誅之,兵士不究,百姓不問。遼東百姓聞聽,焚香拜射。
我在襄平聚眾文武道:“如孤來時所說,關外諸胡俱已歸降。唯遼東等地尚有三韓等朝鮮族人尚未真心歸附。我觀此族生命力亦頗為堅韌,若不除之,久必為後患。可通令各部,令其來降。如肯來歸降,令其遣子入長安為質,但我軍亦厚賞其錢帛糧米,準其通商便利。若不肯來降,可令大軍全族盡行剿滅。各位聽我一言,對於異族如肯歸順,須善加撫卹;若不肯歸降,久必為禍,須早鏟滅,方為正道。”諸人領命,遂傳檄遼東各部。大家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在乎遼東一帶,親自統兵來徵嗎。大家還記得我國古代隋煬帝楊廣三徵高麗,毀師亡國的慘像吧;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那麼厲害的千古一帝,也在高句麗吃了敗仗,實在是大丟中華上國的臉面。由見可見三韓高地的朝鮮族日後的強盛。朝鮮族原來屬於大漢幽州所管轄,後三國紛起,中華大亂,雖晉滅三國歸於一統,卻再也無實力鎮撫幽州。於是朝鮮族趁勢而起,建立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強國。尤其是高句麗十分強盛,足足和中華諸王朝如隋、唐等抗衡了數百年,帶來了數不清的麻煩,無數中華健兒因此埋骨高句麗,不能魂歸故里。我現在已知此事,當然不能讓悲劇再重演,所以必須鐵血鎮壓遼東,威懾朝鮮,令其不敢再生二心。
原遼東朝鮮各部,大部懼我兵威,故聞檄即來降。亦有部分猶豫不定者,我立即令馬超領大軍將一部全族剿滅,雞犬不留。諸部聞之震恐,忙全部來降。我見威懾奏效,便對降者善加撫慰,準其稱臣入質,和其通商。另立一小部落之主為韓王,統率諸部,日後但凡韓王王人選,須稟明大漢方可冊立,對其控制大大加強。另外由於佔統治地位的是少數派,故欲維護其地位,亦不得不倒向於我;而多數派亦會因沒有掌握政權,而有心無力耳。月餘後,我觀遼東大勢已定,便傳令回軍。
話說我兩月前領兵剛至幽州界,便接長安緊急奏報,江東孫權、荊州劉備欲一齊入寇,孫權欲兵發淮南,劉備欲兵進益州,二處正在整軍屯糧,請大王速作定奪。我冷冷一笑:早就知道你們有此意了。舊歲我徵曹操於兗州時,孫權、劉備懼我大軍在彼,不敢妄動。今趁我遠伐遼東,以為我會曠日持久,故抓住這一難得機會,一起發難。只可惜,汝等不能如願耳。我心中有素,並不著急,只是令六百里加急傳令急調徐晃、李典赴淮南歸張遼節制,另授以密書一封,以抗東吳。而傳令以陸遜為將,沮授為謀,善守益州,亦與其密書一封相助。
故現在回軍時我並不著急,率遠征大軍緩緩回師。果不其然,尚未至長安,便先後接到張遼、陸遜兩處報捷訊息,心中大喜不已,更是悠哉、遊哉地一路遊山玩水返回長安。
第四十一節 諸葛亮乘機聯孫權
第四十一節 諸葛亮乘機聯孫權
張文遠合肥破東吳
卻說諸葛亮及劉備上次圖川不成,退回荊州,一直頗為遺憾。原本欲再伐益州,一直不得時機。舊歲我領大軍徵曹時,為救曹操,遣徐庶攻打宛城,卻被張合、臧霸擊退。今聞我親率大軍往鎮遼東,劉備心中大喜,急聚眾文武商議,謂諸葛亮等道:“今遼東公孫康反,蔣振華遠征遼東而去,來回往返不下萬里,必曠日持久。可趁此良機,再議益州否?”諸葛亮道:“亮亦頗有此意耳,然若吾獨犯益州,恐不能得勝。故亮欲以書去東吳,勸其趁勢襲取淮南,奪取荊、豫等州,分北方兵勢,吾等便可趁機取益州也。”劉備大喜,遂令從事伊籍為使,星夜前往東吳下書。
卻說伊籍領命離了荊州,日夜兼程趕至東吳,投了劉備親書。吳主孫權見書,謂尹籍曰:“汝可暫回驛館,待吾與諸公商議後再回復汝主。”於是孫權招叢集臣道:“今劉玄德、諸葛亮下書於吾,言:如若蔣振華徵遼東得勝,必會傾北方之兵來犯,屆時勢難抵擋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