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頁)
以厲害,召其它豪門來降。諸豪門俱與城中兵卒、將官有千絲萬縷朕系,一旦降我,讓其各出家小,至吳郡城下喊降,吳兵必盡心變而降,吳郡城豈非唾手可得!”張遼大喜道:“公不愧為吳地猛虎也。此計甚妙,某即刻便辦!”於是張遼即遣人至松江,先招降了陸氏一門大小豪族,再對朱、顧、周、張等當地豪族說以厲害。諸豪族也是望風之士,只知保家族利益,何管孫氏基業。只聽得張遼等誓言保證諸豪門利益無損,便各自歸降。
不數日,諸豪門便遣各自代表,集了城中兵士家眷在城外喊話招降。是時江東豪門勢力龐大,勾結者甚眾,吳郡城中兵卒、將官多有出於豪門者。聞聽城外呼爺覓子,尋夫喚兄,一時軍心盡變,四散逃去。吳景等喝止不住,只得仰天長嘆:“江東休矣!”
一連三日,城中兵士、將士逃去者十有七八,吳郡城一時乏兵可守。張遼等見時機成熟,大喜過望,即摧動唐軍開始再次強攻吳郡城。
正之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吳軍城中只有兩三千殘卒,且士氣低落,如何擋得如狼似虎般的唐軍。只三通鼓罷,唐軍大隊便已蜂擁而上,吳郡城頓時失守。吳景仰天長嘆一聲:“罷,罷,罷,三世基業自此而終,吾有何面目去見文臺吾兄矣!”揮劍自刎而亡!即日城破,張遼聞吳景身死,即令收屍厚葬。
休整一日後,張遼即領兩萬餘大軍北進。即日兵過楓橋,毗零城吳軍望風而降。數日後,張遼大軍與陸遜所部會與南徐,合攻魯肅。魯肅之勢更是危若累卵,一日三驚!
第七十九節 孫仲謀歸降蔣振華
第七十九節 孫仲謀歸降蔣振華
嘆三國終於歸一統
卻說孫權等在柴桑早被龐統等率軍圍得如鐵桶一般,唐軍日夜相攻甚急,只是柴桑是東吳老巢,兵將將勇,城高險闊,非一日可破,攻龐統等攻了七八日也沒有任何進展,不得不暫緩了攻勢。
數日後,江夏訊息傳來訊息:周瑜大軍盡沒,唐軍大勝。龐統等聞聽自是欣喜若狂,為瓦解城中吳軍士氣,龐統便命將此訊息抄錄數百份射入了柴桑城中(龐統一向都是這麼缺德!)。守兵拾得,急報於孫權。孫權聞知周瑜江夏大敗,三軍覆沒,周瑜、陳武、潘漳、周泰、黃蓋俱已戰死,呂蒙、蔣欽降了大唐,驚得面如土色,心喪欲絕。時東吳全境二十餘萬兵力中,周瑜十萬兵已被唐軍殲滅,五萬由魯肅、程普、朱桓、韓當四將率領拒守南徐正和陸遜、徐晃所領唐軍對峙。此時江東全境能調動兵馬不過五六萬人,且尚分散於廬江、吳郡、丹楊、九江四郡。面對數十萬萬即將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氣勢洶洶的唐軍主力,柴桑只有兩萬兵馬,如何抵擋。孫權大慌,急招諸位文臣商議。
此時,留守廬江柴桑的只有朱然一名宿將,其餘皆是些文官,此時聞得唐軍大兵即將殺到,不由面面相覷,臉無人色。張權道:“今公瑾已亡,大軍覆沒,數日間唐軍大隊便可殺到柴桑。只是柴桑全城不過兩萬兵馬,如何抵擋,且魯肅、程普、朱桓、韓當等皆在南徐,無法回援。諸卿可有良計退敵!”諸人俱各苦笑,一時無人發一言。良久,張昭曰:“主公,如今公瑾已亡,魯子敬等又據守南徐不能回救,江東再無良將可擋唐軍。如今只有兩條去路,望主公擇之。”孫權曰:“子布講來無妨。”張昭苦笑道:“第一條便是投降唐軍。如今江東大勢已去,諸多大將死得死、降得降,已無力抵抗唐軍。唐主仁厚,若主公降之,必不會薄待。只是可惜了江東三世基業。第二條路便是棄了柴桑殺出條血路北走廬江或是東退丹陽。此路一則艱險難進,須得殺透重圍。二則江東名將精兵現已盡喪,便逃往他處,覆亡也只是遲早間事耳。此二條路,一是急亡,一是緩亡,大勢已難挽回矣。”孫權聞之,滄然而淚下曰:“天不憐我,難道我江東三世基業便毀在權手!?”闞澤曰:“將軍無須自責,今將軍已盡全力,雖兵敗亦無潰先父與伯符兄。只是如今是降是退,望主公早發一言!”時朱然大叫道:“主公,我江東只有戰死之將,豈有怕死之兵耶?然願領兵死守柴桑,護主公領諸文官退往他郡便是。”孫權默然不語,端坐半晌,方出言曰:“汝等暫退,容某再思。”諸人無奈乃退。
權退入後堂,心神起伏,憂思難禁,心知江東大勢已去,勢難挽回,只是就此降了唐軍,卻未免愧對父兄。想起戰死的公瑾與諸將,孫權不禁心如刀絞,猛然嘆了口氣道:“罷,罷,便是逃往他處,亦是早晚必亡,何苦連累江東百姓耶?吾父子三人久鎮江東,以護民為已任,今日豈可為無益之事而累及萬民!降了吧,一可護國衛民,二也可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