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1/4 頁)
興耀帝沉吟片刻,召過德進來下了一道挽留夏涵的旨意。這屬於比較受皇上看重的臣子才有的待遇,不管是真情假意,能被皇帝挽留,證明你在朝廷上還是有地位的。
夏涵自然又上了第二道辭職的奏摺。
朝野之中,對於夏涵的辭職,無不覺得惋惜。
一顆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啊,就這麼隕落了出了這種意外,傷了腦袋,確實也難勝任皇帝的智囊這種高難度、高強度的工作。
但知道幹不了是一回事,果斷請辭又是另一回事了。夏涵還如此年輕,便這般不眷戀權位,卻也難得。為此,他在士林間的風評又更上了一個檔次。
要是放在夏涵出事前,夏伯卿對於兒子的政治生命就此終結定然很是遺憾,九成九不會同意他請辭。但自從兒子“死而復生”,從閻羅王手裡撿回了一條命,夏伯卿的想法就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只要兒子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至於仕途……那也是不能強求的。他還反過來安慰兒子,讓兒子不必灰心。以夏涵在鑽研古籍、修撰史書上顯現出的天賦,將來在學問上必然能成一派大家。不當官,和他自己一樣,當個隱逸的名士,也沒什麼不好
況且,夏家還有兩個兒子在地方上為官,只不過沒有夏涵的表現耀眼罷了。
對於父親與舊日同僚、文友的安慰,夏涵只覺得好笑。
沒有人知道他從來就無心於仕途。就算他說出去,也不會有人相信——嗯,舒綠應該是會相信的。
如果不是遇到了舒綠,他或許連考科舉的熱情都欠奉。之後拼盡全力上京趕考,除了對父親有個交代之外,更多的卻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配得上舒綠這王府千金。
再到後來,被分配到翰林院、突然被掃到了藏書庫、又一夕之間青雲直上被任命為紫宸殿中書舍人……這些,並不是他自己孜孜求來的。只不過命運的手推著他走,他就順勢而為,如此罷了。
他在乎的,從來都不是功名利祿。如果他是那樣的人,他也不會冒著巨大風險,為舒綠而去設計皇帝。
雖然這回出事並非他所願,可恰好能夠借這個機會離開皇帝身邊,從磨人的官場脫身,躲回他的書齋裡去。和舒綠兩人耳鬢廝磨、調香讀書……何其快哉?比在朝廷裡上班快意不知多少倍呢
在夏涵第三次上書請辭後,興耀帝終於同意了他的辭職。因為夏涵在摺子裡提到,他在辭去中書舍人的職務後,打算回到家鄉江城調養身體、侍奉老父。所以興耀帝還送了他一個順手人情,那就是將他任命為江城府學的教授。
此教授和後世大學裡的教授稍有不同,不過也都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府學的教授,原來都是七品,興耀帝特別給夏涵提了一級。六品的教授,和府學的學政也可以平起平坐了,其實也就是個名義上的府學老師,不用去上班的那種。
這麼一來,夏涵依舊還是官身。這卻是興耀帝偶爾大發善心的結果,估計是夏涵就這麼突然離開,讓冷硬的興耀帝也想起了他平時不少好處,才會有這樣的恩典。
對於這個結果,夏涵滿意得不能再滿意。
別人不清楚,他可是很瞭解皇帝對舒綠存有覷覦之心。這位喜怒無常的天子,還是遠著些好萬一他和舒綠成親以後,皇上越想越窩火,隨便伸出一根小指就能把自己給碾死啊。
原先夏家和王府,是將夏涵舒綠的婚事定在十月。如今自然不得不改期。夏伯卿親自上門拜會了老王爺,兩家商量著把婚期定在了明年春天。夏伯卿將先帶著夏涵回江城調養身體,到時,王府再派人將舒綠送回江城成親。
舒綠想要在江城辦婚事的願望,終於能夠實現了。
然而,想到要和夏涵分開好幾個月,舒綠心裡就堵得慌。捨不得與夏涵別離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更擔心夏涵的健康。
才剛從重度昏迷中醒來一個多月,怎能經得起長途顛簸?
但夏涵卻說自己的身子恢復了許多,想趕在冬天冰封大江前,回到江南。他更不捨得和舒綠分別……可他也有不得不走的理由。
因為由王駿所揭露出的,南河道官員貪腐的案子,已查到了尾聲。這樣大的案子,牽扯到的官員和利益集團,一如夏涵當初所想象的那樣複雜。他要是沉睡不醒或是死了,那自然沒人找他麻煩。
可他偏偏就醒了,還能走能說話了。所以,這些事情也不可避免地纏上身來。他之所以下定決心趕緊辭職,也有快刀斬亂麻的意思。
只有離開京城,他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