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部分(第3/4 頁)
。
目測一下,從堂官到司官,平均年紀過了五十歲。
盛京六部,本就是冷清衙門,這裡的官員,多是被“發配”而來。
過來以後,除了運氣特好的,或者家中有背景,否則基本就沒機會挪地方,要熬到致仕年紀。
如此一來,衙門裡就攢下一堆老頭子。
到盛京之前,曹顒在路上就有了腹案,想著責任到人。將盛京周邊設定數十個防洪點,安排人手分片監測。
可眼前這老弱病廢官員,能在河邊熬幾天?
就算其中有幾個年輕力壯的,估計能堅挺些,可缺口也太大。
看來,還是要往京裡請旨,看是否京城調派人手過來。
衙署門口,伊都立大踏步進來,臉色很是難看……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舊事
伊都立在盛京兵部遇到的難處,不比曹顒工部這邊的少。
盛京周遭駐防八旗的情況,更是混亂,不單單是吃空餉的問題。還有許多在冊的兵丁,壓根就不在兵營。
如此一來,能是到的人數的更是有限。
可曹顒與伊都立商量好的防洪法子,都是需要人手的。周遭民人有限,只能有駐防八旗。
駐防八旗人手不足,他們有了再好的成算,也不能大變活人出來。
兩人說了彼此的困局,有點相對無言的意思。
曹顒還好,是從盛京其他衙署抽調人手,還是京城另選人過來,只需請旨就行了。他已經決定,完完全全地寫在摺子中,快馬遞迴京城,請雍正定奪此事。
伊都立陷入抉擇。
駐防八旗,尤其是關外的駐防八旗,多是八旗老牌佐領,上面都有旗主王爺。
要是沒有他們這些王爺罩著,下邊的人野不會如此肆無忌憚。
伊都立要是揭破此事,就要得罪那些旗主王爺,不揭破此事,真要到了洪水來時,無人可用,就要處大紕漏。
他雖是協助,也是奉了聖命的,真要是做不好差事,皇上那邊能有好?
這是個艱難的抉擇。
是要良心與政績,還是要和稀泥與太平日子?
他咬牙切齒,心裡問候那些喝兵血的大爺的祖宗,卻又拿不定主意,便期望地看著曹顒:“孚若,你向來比我聰明,快幫我想想看,到底如何行事?”
曹顒搖頭道:“大人以為真有選擇的餘地?”
伊都立聞言一愣,隨即露出苦笑。
皇上既關注盛京這邊,怕是他與曹顒一舉一動,都瞞不過京中。
皇上最是厭惡貪墨惡行,駐防八旗這些大爺已經犯了忌諱。只因皇上早年沒想起過問此事,才一直沒有整頓。
要是伊都立真瞞下此事,怕是連他這個兵部尚書都要被牽連。
只剩下一個法子,就是老實回稟。
那番建功立業的心思,一下子被熄滅了大半。
看著伊都立愁眉苦臉,曹顒只好勸慰道:“大人也不必太過擔憂,有十三爺在,即便得罪了個把人野不至於傷筋動骨。”
伊都立聽了,神色稍緩。
曹顒此話倒是不假,他同十三阿哥連襟本就投契,前些年親上加親兩家往來越發親近。
即便現下二格格病故,也沒有損了兩家的情分。
十三阿哥與十三福晉待福僧格這個外甥女婿,同自己的幾個阿哥差不多。
兩人各自寫了摺子,當日便使人送回京城。
盛京六部堂官,有四個是京城過來的,與曹顒兩人曾同朝為官,彼此也認識,便牽頭為曹顒與伊都立接風,少不得又應酬一場。
席間,推杯換盞之間,就有人打探二人此行的目的。
要說長江發大水那不稀奇,可關外這邊洪水不能說百年一遇,尋常也不得見。
因此,除了公佈的幾位堂官,其他衙署的堂老爺們都搞不清楚曹顒與伊都立的來意。
即便曹顒兼著工部尚書可在眾人看來,他還是戶部掌堂。
一個戶部掌堂一個兵部掌堂同來盛京,更多的人聯想到西北戰事,不免躍躍欲試。
像他們這些官員,雖品級不低,可多事在仕途中有過失,前程止步於此。
八旗最重視軍工,若是能有機會軍前效命,說不定就有了翻身資本。
康熙末年時,就有上百的犯官發往軍前效命,鹹魚翻身的不乏其人。
曹顒領的並非密旨,防洪之事也不是機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