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的就有三層,而且可能還有地下河。這些地下河水怎樣形成,流向哪裡,是否與天坑地縫相連,對於破解天坑地縫的形成原因有很大幫助。
進一步來講,它對於瞭解古代地質水文的變化,從而幫助我們今天更好地治理環境、保護水源都會有很大幫助。今天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意外的發現了很久以前,洞穴內曾經有人類居住過,而這些人為什麼會在如此偏僻和黑暗的洞穴中居住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暫時無法破解的謎。
但是,在我看來,一個荒僻地區的溶洞怎麼會吸引法國人前來考察?而且他們並不都是地質學家,這種考察對他們究竟有怎樣的意義?會不會還藏有別的什麼目的呢?
 ;。。。 ; ; 第四章初探“三眼洞”
清晨,汽車在崎嶇的山道間穿行,遠處重巒疊嶂在薄霧的遮掩下顯出幾分嫵媚,像拉在眼前的一道道帷幕。最遠最高一層是淺藍色,然後粉藍、粉青、淺綠、深綠,在淺綠和深綠之間是幾棟土牆瓦頂房。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顛簸,汽車停在了一個前不挨村後不著店的荒山腰。
穿過一片灌木叢,身上劃傷了幾條撲稜後,隊伍在一個小小的洞口停下來。洞口不大,約有兩尺高、三尺寬,似張開的魚嘴,裡面黑咕隆咚的,噴出陣陣寒氣,身上頓時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可是法國人已經放下行李,看架勢是要準備進洞了。我不僅有些納悶:夔城的溶洞,比這漂亮的多了去了,這種其貌不揚的巖洞,似乎到處可見,難道這裡面藏著金銀財寶不成,法國人居然遠涉重洋、興師動眾地來“考察”它。
接著更讓我們意外的一幕出現了:法國人開始當著我們的面脫衣服,男人脫得只剩條內褲,女人也脫得只剩下三點式,難道是要準備什麼特別的入洞儀式或是……雖然背對著我們,但如此近距離的坦呈在眼前,不免讓人有點難為情。
法國人的浪漫早有所聞,但在這樣的情況下該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行為吧,何況我們今天是出來探險考察啊!
沙克也脫掉了衣服,在洞口邊一塊大石上躺下來抽菸,口中吐出一個個菸圈。頭髮蓬亂地搭在臉上,眼神陰沉,若有所思。
法國人從各自的揹包中拿出一堆衣服來,一層一層往身上套,貼身一層是緊身衣,中間一層是防寒服,然後再裹上一層薄膜狀的衣料,最外層是一件尼龍防水服,肩、腰、腿上都綁著許多帶鉤和掛扣,像一個消防隊員。頭盔上有兩盞燈,一盞是明火的電石燈,一盞是電瓶燈。
原來法國人脫衣服是為了穿上專業探險服裝,不禁為自己的歪心思感到好笑。
法國人都已換好了衣服,還帶了很多裝置,比如gps定位儀,水下攝像機,探測儀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專業裝置。
我和趙書記以及兩個攝像師都是編外隊員,沒有任何專業裝備,只是頭上戴個工程安全帽當頭盔,腰間掛個礦燈做照明用具。
洞內溼氣很重,前幾十米很陡,差不多有六十度的坡度,特別溜滑,剛開始我們幾個編外隊員沒少摔筋斗,漸漸適應後就有了經驗,腳要外八字向前,踏實了再邁下一步。
我們六個中國人間插在七個法國人之間,一為安全起見,二為節省能源,因礦燈只能用兩個小時,而法國人頭盔上的電石燈和電瓶燈則分別可用四個小時,這樣我們的礦燈只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
別看洞口很小,經過一段小坡再轉幾道拐後就進入一個大廳,足可容納幾百人。藉著微弱的燈光,竟然發現洞壁有幾個灶坑和水池,並有煙熏火燎的痕跡,裡面居然有人居住過,難道是原始人的穴居遺址?我試著想要發現巖畫或石器,然而我的奇思妙想很快被萬教授的闡釋打斷,原來這些灶坑水池只不過是早些時候本地人用來熬硝的。硝是製造火藥的重要原料,也可能這個洞穴曾是解放前土匪的一個據點。
儘管有點失落,但還是可以拍幾張照片留著考察資料,然而當我按動快門的時候,倒黴的事情發生了,只聽“叭”的一聲,閃光燈居然因潮溼而發生短路。這下完了,洞內是一張照片也拍不成了,但願相機沒壞,這可是我除座駕之外唯一值錢的身家了。
隊伍繼續前行,通道時寬時窄,時緩時陡。我們手足並用,像穴居的爬行動物一樣。有時會遇到岔道,法國人停下來討論片刻,確定繼續行走的路線。
法老二隨身帶了個圖板,每走一段就在上面勾畫一番,大概是在描繪線路圖。洞穴可能不止一兩層,有時會遇到上中下三條通道,法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