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哪來的消停?繼續嗨!(第1/5 頁)
會盟舉行完畢之後的第二天,楚君招並沒有過多逗留直接回國,作為令尹的子庚倒是留了下來。
大多數人能夠理解楚君招為什麼不想多逗留。
說到底,無論是真是假,也不管楚國是不是在楚君招的治理下變差,反正就是楚國在楚君招當政期間被迫去掉了王號。
如果楚君招日後沒有取得太輝煌的成就,他註定是要被釘上恥辱柱了。
不止公開進行認輸,並且還丟了王號,只要接下來晉國不是仍舊持續打擊楚國,對於楚國這個國家或各個家族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畢竟,楚國不單單面臨著來自晉國的壓力,他們還碰上了一個非常愛偷襲的國家。
楚國強盛的階段懶得理會吳國,認為頂多只是疥癬之疾。
輪到楚國衰弱下去,有吳國這麼一個鄰居就顯得極其麻煩了。
楚國願意對晉國服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吳國吸引了很大的仇恨。
晉國和楚國爭霸了很多年,雙方其實是保持了極大的剋制,起碼沒有玩太髒的手段。
之前在東南一隅沒有太大存在感的吳國,他們的國君壽夢先稱王,隨後一而再再而三地偷襲楚國。
那是什麼情況?楚國與晉國只是進行競爭,雙方的手段大體上算是比較堂堂正正;從未被楚國放在眼裡的吳國卻是一再進行偷襲,尤其是在楚國試圖對晉國扳回劣勢及的階段實施偷襲,能夠想象到楚人會有多麼惱火。
因此,楚國在接下來無疑問就是報復吳國了。
“吳軍在得知楚軍逼近後,他們會立刻逃跑嗎?”士匄用的是‘逃跑’而不是‘撤退’的詞彙。
郤錡立刻看向士匄,問道:“你想說什麼?”
士匄“呃”了一聲,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從做人的風格上來講,郤錡的的確確是很容意引起他人的不適。
很多時候,郤錡真的不是刻意要針對誰,說得話讓人聽起來就是會感覺遭到針對了。
士匄跟郤錡成為同僚已經是好幾年的時間,哪怕他了解郤錡的風格,講實話還是會有些怒氣。
當然了,士匄一怒之後,也只是一怒,並不會因此翻臉。
要翻臉的話,不止是士匄,好多人跟郤錡交流一次就該翻臉,不用等下一次。
“吳軍會立刻撤退的。”樓令選擇開口說話。
士匄為了緩解尷尬,看著樓令說道:“我覺得楚軍會追擊。”
樓令頷首道:“這樣子的話,楚軍極可能被吳軍埋伏。”
“那是第幾次了?”智罃問道。
晉國距離楚國和吳國都比較遠,以往晉國無視了吳國,他們還真不知道吳軍伏擊了楚軍幾次,又是成功了多少次。
關於吳國君臣普遍不當人這一點,晉國君臣是遭遇吳君壽夢三次放鴿子才有了深刻的瞭解。
講真話,中原的多數貴族,他們真的沒有見識過像是吳國君臣這樣的做事風格。
狄人、戎人、夷人、蠻人以及各種雜胡,他們可能是吃了教訓,反正做事極力往列國的風格靠。
另外,作為晉國死敵的秦國,兩國互相不講究邦交禮儀是出於歷史原因。
晉國可從來沒有的罪過吳國,乃至於晉國對吳國的善意很大。
固然是因為晉國出於找楚國不痛快的因素才想接觸吳國,可是豪橫起來的晉國已經很久沒有主動對某個國家釋放善意,換來的卻是吳國的一再羞辱。
面對這種情況,別說是作為天下霸主的晉國,換成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接受。
郤錡坐上中軍將的位置後,得益於樓令的幫忙謀劃與各種執行,可以說就沒有讓郤錡受過太大的氣,甚至晉國也取得了遠超原版本歷史的成績。
人要是過得太順利,大概會一點小瑕疵都不會容許存在。
吳國連續三次羞辱晉國,無疑會讓郤錡產生極大的受辱感。
所以了,正式舉行會盟之前,郤錡已經強調必須討伐吳國,嚴厲懲戒吳國對晉國的不尊重。
對此,沒有卿大夫認為有什麼不對,肯定是秉承支援的態度。
不獨郤錡覺得受到了吳國的羞辱,晉國權貴有一個算一個都應該產生那種感覺。
有問題的地方在於,吳國正在與楚國交戰,並且晉國君臣依然認為楚國才是最大的威脅,當即進行討伐的時機可能選得不是那麼恰當。
恰是懲戒吳國是一種政治正確,在郤錡明確表態之後,誰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