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太能折騰了!(第1/5 頁)
實際上,樓令已經被範氏和中行氏整得比較不耐煩,只是沒有觸及到底線而已。
如果樓氏聯合郤氏消滅範氏和荀氏,內戰的規模不會太小,乃至於可能規模極大。
晉國爆發了大規模的內戰?哪怕是列國坐視沒有插手,戰後的晉國實力必然驟跌,可能勉強維持住中原霸主的地位,天下霸主的寶座該是不穩了。
那樣一來,其實就是又變成了沒有橫壓當世的超級強國,天下格局回到為了爭奪天下霸主的景象。
晉國遇到了取代周王室的絕佳時機,玩成了變成強國之一?
錯過了這一次機會,晉國不會再有第二次。
然後,以為晉國只剩下郤氏和樓氏這兩個超級家族,他們有可能和平共處嗎?答案是,絕對不可能!
晉國真的只剩下郤氏和樓氏兩個超級家族,連瓜分晉國的事情都不會發生,只會是兩家再次爆發大戰,活下去的那個家族篡位取代晉國公室。
且先不論勝出的是郤氏或樓氏,國號到底會是什麼,大概沒有可能全數繼承晉國的財產。
晉國攻佔的鄭地,大半應該會落到楚國手裡。
齊國吞併萊國再向西擴張,吃下晉國攻滅的長狄之地。
屆時的格局一定是楚國、齊國、宋國、吳國強大起來,他們與勝出的郤氏或樓氏一同成為當世的強國,而楚國和齊國會成為兩個超級大國。
樓令認為一旦郤氏和樓氏開戰,樓氏勝出的機率最多隻有三成。
明明樓氏的好多科技處在絕對的領先地位,怎麼可能只有三成勝率?
是不是忘記樓氏才崛起多久,郤氏又崛起了多久呢?
老牌家族的底蘊之一,便是世人對他們的存在早已經接受,並且潛意識中天然認為強大。
然後,別以為郤氏一直在得罪人就沒有人脈,也不要覺得樓令會交朋友等於就是朋友多。
戰爭這種事情,並不是作為朋友就會相助,乃至於很多時候不去看利益得失。
正是因為樓氏很多科技領先,戰勝郤氏的機率才有三成。
要不然的話,樓氏才崛起不到三十年的時間,一代人都沒有過完,家族屬民的歸屬感都沒有建設起來呢!
苻堅為什麼輸了“淝水之戰”就讓前秦完蛋了?因為他崛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內部都沒有梳理完畢。直接說就是人心沒有歸附。
一些國家為什麼一敗再敗還能夠翻身?因為生活在這個國家的多數人,他們認同是這個國家一員的身份。
不正是因為樓令知曉樓氏起碼要用三代人來經營,才能夠讓治下對樓氏的統治根深蒂固,用得著努力維持當前的局面嗎?
大病一場的中行偃態度在改變,某種程度上增強了樓令維持局面的信心。
晉國整體局勢也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勢力範圍的擴張上面。
“佔領楚地勢必需要長期駐軍……”樓令說著看向士匄,繼續往下說道:“範氏一直在與狄人交戰,能夠承擔嗎?”
範氏不是爭奪了鄭國南部相當一部分的控制權嗎?需要在楚地駐軍的話,反正範氏無法推脫,需要多少數量則是看範氏這一次又想吃下多少。
同理,樓氏因為取得了鄭國西部的控制權,逃不過派軍駐紮楚地的責任。關於這一點很讓樓令頭疼,鬱悶控制鄭國西部帶來的麻煩。
“君上,可以的話,臣打算移交鄭地南部的一部分給荀氏。”士匄對晉君周提出請求。
在分配鄭國南部的時候,範氏佔了大頭,荀氏獲得了剩下的那些。
所以,荀氏本來就有義務出兵來楚地駐紮。
“啊?”晉君週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等搞明白怎麼回事,心裡暗自戒備,臉帶疑惑地說道:“新軍佐是說,要與荀氏交換封地?”
類似的事情發生得極少,可能數十年都未必會發生一次。
國君非常警惕封臣置換封地,理由之一是做出類似行為會破壞既定的平衡。
事實也是那樣,國君賞賜封地都有相關的考慮,哪些家族就是應該當鄰居,又有哪些家族的封地不能比鄰,真不是隨便指著一個地方胡亂賜予封地。
看樣子中行偃事先不知道這麼一回事,以至於呈現出一臉的錯愕。
“如上軍將所說,臣需要專注對付狄人,很難承擔在南邊的駐軍義務。”士匄非常誠懇地繼續往下說道:“既然這樣……,不如將鄭地一些城池和土地轉交給荀氏。”
不是置換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