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這就是生活(第1/1 頁)
樓令這是想搶了孔丘“至聖先師”的地位嗎?會不會搶了不知道,教的東西卻是一定不一樣。 事實上,儒學是由周公旦所創立,並不是孔丘創立。 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諸夏曆史上首位一收徒就是數千人的教育家,一生除了致力於教育事業之外,尤其喜歡帶著幾百或兩三千全副的武裝門徒到處遊歷。 在同時代的背景下,各個家族只是教育自家的子弟,知識並不對外進行傳播。 也是在那一個時代,許多諸侯國未必能夠集結出數量達到三千人的軍隊,孔丘卻是經常帶著兩三千攜帶武器的弟子到處跑。 樓令暫時沒有思考到底是家族內部進行教育,還是連外人也吸納進來,不用想也能夠預見到所教的知識一定會很雜。 只是有一個初步概念的樓令需要時間再來細細構思,不將想要傳授的知識歸納以及分類,教起來會很雜很稀碎。 因此,樓令在付之行動之前,起碼要先將教材準備好。 “三日後便是秋收?”樓令在接待客人。 來人是從“蒲”地那邊跋涉過來,身份是“巫”。 什麼巫?就是巫師啊。 到當代,巫師的地位已經沒有夏朝或商朝那麼高,只是仍舊保留著很多的權力。 晉國又不像其他諸侯國,目前的晉國正處在向軍果主義演變的階段,權利正在被卿大夫所侵佔,其中包括巫師的權力。 目前掌握“四時”的仍舊是巫師,他們除了擔負祭祀儀式的解釋權和主持權利之外,還掌握了天時、天象以及神靈的解釋權,其中就包括宣佈什麼時候是播種時間以及收割時間。 來老樓家的巫師年紀並不大,通知什麼時候是收成的時間,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樓令看。 “……”樓令反應了過來,看向站在旁邊的娃姒,說道:“取來供奉。” 是的,巫師通知播種或收成的時間都要收費。 其實視作跑腿錢的話,是不是一下子就變得很合情合理了呢? 娃姒離開一小會,取來了一袋穀物。 年輕巫師並沒有麻袋裡面是什麼穀物,向樓令告辭之後離去。 因為三天後是農忙,樓令也就暫停了一應的村莊改造工作,讓眾人為秋收做好充足的準備。 在這三天的時間裡,樓令一樣會非常忙碌,主要是去農田那邊視察,再來就是為人們分配好收割區。 收成之後在哪裡幹後續的去杆以及曬穀物,包括多少分量用來進行儲存,又有多少分量是要拿去換東西,事先都要有充足的規劃。 “看來……做兩張床之後,要搭幾間穀倉。” 之前,樓令已經去檢查過用來囤糧的屋子,講實話比其它房屋更講究,只是時代背景下仍舊會顯得簡陋。 所謂的講究是地面鋪上了乾燥的雜草,同時屋頂也絕對不會漏水,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樓令臥室的屋頂就會漏水,地面乾脆就是泥土地。 這一點其實很能理解,一旦屋頂出現漏水,糧食被打溼了就會發黴,整個村子的人怎麼可能不更重視囤糧的房屋呢。 倒也不是樓令心心念念就是非要先把做竹床榻完成不可,純粹就是兩張床榻已經接近完工,只差最後的打磨、去刺、菱角等等。 在製作床榻的時候,樓令又是每一個步驟都要教,再一次見識到村裡人的愚昧……,也不對,不能說愚昧,只是掌握的技能少得可憐。 要不然的話,人類利用竹子做各種東西的歷史很悠久,並非春秋時代沒有人掌握技巧,純粹就是老樓家缺乏相關的手藝人。 他們缺乏知識到什麼地步?不知道竹子泡過後會變得不容易開裂,用竹子做東西不懂先用火燒一遍。 當然了,現代人也不一定懂得相關的知識。 到了三天後,一大清早村裡人就聚到了村中的廣場,等來樓令帶著眾人進行祭祀。 目前人們祭祀的物件很多,晉國祭祀的至高神則是高辛氏(五帝之一的帝嚳)。然後,看是在哪又辦什麼事情,山川河流也會享受到祭祀。 老樓家並沒有資格對高辛氏進行祭祀,那是晉國的一國之君才有的資格。 所以,樓令帶頭進行祭祀的物件非常模糊,祈禱穀物豐登,收割過程能夠順利而已。 用於祭祀的東西絕對看不到三牲,也就是老樓家同樣沒有資格用牛、羊、豬來進行祭祀,擺在案上的祭品也就是一些穀物、水果之類。 祭祀場面很浩大,隆重則是壓根談不上。 等待祭祀結束,樓令高喊一聲:“秋收咯!” 眾人跟著喊了一嗓子,隨後從廣場朝著農田所在的位置蜂擁而去,每一個人按照事先被交代的位置開始幹活。 由於愚昧……真的就是愚昧的關係,有些人會跑錯地方,搞得沒有跑錯的人一陣迷糊,需要樓令來進行糾正。 在這個時候,娃姒和一些姑娘帶著一些裝滿漿水的竹筒去了農田邊上,東西放好也跟著一塊幹活。 樓令在幹什麼?無論是原身或者他,反正作為村長並不用幹活。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