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3/4 頁)
而長途跋涉之後;雖然他帶的都是精銳;此時也都疲累不堪。大夥在一個被契丹人摧殘過的村子暫歇之時;南霽雲舉目四顧;長嘆了一聲。
“朝廷放棄此地;致使此處百姓;受此劫難;此朝廷諸公之罪也。”他忍不住道:“今日我等來此;必為遼東百姓復此血仇;還其一個太平”
他身邊的樊重武聞言道:“我們在都裡時;原以為被高句麗人欺著就甚是艱難;卻不曾想這些契丹牧奴比高句麗人還要兇殘。好在葉司馬來了遼東;若非如此;我們只怕也要遭上一回這等事情”
跟在南霽雲身邊的精銳;倒有大半如同樊重武一般;是原先都裡附近的漢人;他們聞得此語;一個個點頭。既是慶幸;又是替此地的百姓感到難過。
葉暢治下的積利州;漢人揚眉吐氣自是不必說;就是非漢族的胡人;現在日子也過得比以前好些。大量人口收入提高後的消費能力增長;使得胡人放牧牛羊飼養禽畜也能獲得不小的收益;更莫提葉暢還有意識地開辦學校;召胡人子弟入學——這種免費教育的目的;就是對下一代胡人進行同化。
此為陽謀;大多數胡人也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學習漢語漢文;今後可以透過積利州漢語等級考試;獲取一個歸化漢人的身份。畢竟此時並沒有太多的民族認同之說;胡人對漢人的文化、經濟;都帶著崇拜羨慕;對於歸化這一點;牴觸心理並不是很大。
“大夥都這般想;那就是對了。”南霽雲道:“到了安市州;大夥莫忘了;若不擊敗契丹人;咱們積利州便也會面臨這等情形”
“正是;殺盡契丹牧奴”樊重武喝道。
“殺盡牧奴”其餘人亦是大喝。
眾人精神一振;長途跋涉帶來的疲勞也為之消褪。見眾人精神又振作起來;南霽雲揮手道:“事不宜遲;咱們繼續”
此時在他們身後不足三十里處;迪烈下令道:“走;回安市州”
“大汗;大夥還沒休息好啊……”
“再沒休息好也得走;唐人此時應該緩過勁來了;莫非你們想在這裡等著唐人來襲?”迪烈雙眼幾乎能噴火;他好不容易收攏了敗兵;六萬聯軍;到如今還跟在他身邊的;只有不足二萬;其中契丹人本部;除了四千戰士;就是五千餘老弱婦孺——即使契丹人馬多;那夜襲之時;又有多少人能搶到馬
故此;他的部族受到的打擊;比他想象的還要大。於今之計;只有回到安市州之後;吞併這些依附於他的各部;重整部族;才能恢復一些實力。他甚至決定;到了安市州之後;立刻棄城;護送財物回蓋牟州;在那遼河附近水草豐美;休養生息一些時間;再吞併附近的小部族;用個三五年;他的實力恢復之後;再考慮南下的問題。
前提是他能躲開葉暢的追殺。
“大汗;便是人受得了;馬也受不了;這些馬乃是我們的根本;我們也只剩餘這些馬了……若是它們皆累死了;我們如何回蓋牟州去?”又有人進言道
旁邊的弓輔心中大罵;人都快沒命了;還管什麼馬但他此前犯了大錯;如今能留一條性命已經是眾人無暇顧他;故此他也不敢開口出聲。
“回安市州後要多少馬我允你們放手去搶”迪烈道:“馬;女人;孩童;只要你們想要;便可以去搶”
聽得這一句;原是失魂落魄的契丹人士氣終於稍振;快馬加鞭;向著前方衝去。
走了沒多遠;忽然有人驚咦了一聲:“這地上……怎麼這麼多蹄印?”
“我們人來人往;地上有馬蹄印也是正常。”有人回應道。
“不對勁;不對勁;這些蹄印甚是新鮮;分明是沒有多久的;而且它們的朝向;都是向北;往安市州的方向去的……看不出數量來;但不會少於幾百匹馬;哪裡有這麼大規模的人手?”最先意識到不對的人又道。
起初只是私下裡議論;但是到後來;那意識到不對的人想明白其中的含義;頓時大驚;急奔向迪烈:“大汗;大汗;這地上的蹄印”
迪烈心中有事;故此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但經人一提醒;頓時意識到情況不妙:這豈不意味著有大隊人馬向著安城過去?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段;大隊人馬不可能是契丹人;那會是誰?
無論是誰;都意味著安市州危險了
“快;快”
這次不用迪烈催促;契丹人們就拼了命地往北趕;建安州一戰已經是慘敗;安城裡的財物;就是他們支撐接下來的冬天的希望;若是這些財物也被人所奪;那就意味著他們迭喇部將一蹶不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