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第3/4 頁)
是雍縣簡陋,終究比不得長安好。
特別是安祿山逼迫李亨禪位之事,讓大唐的皇室聲望跌到了最低點,這個時候,若能收復長安,還可以收拾人心,相反,收復長安的時間越晚,也就意味著皇室的威望受到的打擊越大。
“請陛下放心,為時已經不遠。”葉暢道:“如今萬事俱備,只欠一個契機,我已經佈置下去,這契機很快就會浮現出來。快則十日,慢則一月,陛下就可以起駕回長安了。”
周相仁吃了一驚,饒是高力士反覆交待,他自己也屢次自警,此時也禁不住張大眼睛:“葉公如此篤定……啊呀,非是奴婢不相信葉公的話,實在是覺得,葉公果然不愧是當世第一名將,安祿山如今還有十餘萬精銳邊軍……”
周相仁記得自己在行宮中聽李隆基與高力士、陳玄禮商議過軍務,李隆基等人一致認為,此前葉暢雖然屢屢取勝,但都不是決定性的大勝,對安祿山的真正主力並沒有造成重創,甚至就是奪取潼關,也只是在戰略大局上讓自己處在極為有利的位置。
而到現在,葉暢能用的底牌幾乎全部都亮出了,安祿山雖然處於極度不利,可正是極度不利,反倒讓安祿山更為警惕,他們會擇堅城固守,接下來的戰事,將會越來越艱難。
所謂困獸之半,便是指此。
但葉暢言下之意,接下來的戰事不但沒有什麼麻煩,甚至會更為輕鬆,莫非他還藏著什麼暗中的手段,能夠在接下來短短的十天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徹底擊敗安祿山?
“葉公,葉公,奴婢求求你了!”只覺得心癢難熬,周相仁起身便向葉暢長揖:“這話只說了一半,奴婢聽得有如雲霧之中,實在不明白葉公接下來要做什麼。只要不會洩露葉公的軍事機密,還請葉公再多說一點,只要多說一點點。”
說到這裡,他又指了指自己,諂媚地笑道:“奴婢也有幾分私心,此次受聖人之派來葉公面前,若是能多打聽得些訊息,必能讓聖人是多加安心,奴婢在聖人面前也能留下一個能幹的好印象。奴婢自知是殘穢之軀,比不得別人,能對葉公有什麼用處,但葉公有何吩咐,奴婢決不二言!”
這個太監倒是有幾分眼色,知道看人說話,在葉暢面前沒有遮遮掩掩他那點小心思。葉暢對他生出幾分好感,當下笑道:“非是葉某不信任你,實在是關係到機密,稍有風聲傳出,事情就不靈驗了……”
他話未說完,便見一人徑直入營,不顧他正在說話,湊到他耳畔嘀咕了兩聲。周相仁見這一幕吃了一驚,葉暢治軍,向來嚴謹,紀律之重,勝於山嶽。象這樣的事情,很少見。
緊接讓周相仁更驚的事情發生了,葉暢聽了那人說話之後,面上神情頓時展開,從開始讓人窺測不出深淺的淡笑,變成了哈哈大笑,若說有何詞可以形容,那就是欣喜若狂!
“事成矣。”葉暢站起身,笑了幾聲之後便歇住,看了看周相仁:“你可以即刻回稟陛下,請他做好準備,數日之內,便可還京了。”
“什、什麼?”
“如今也可以告訴你,我施了離間計,安逆與其頭號大將史思明已然反目,昨夜長安城激鬥半夜,如今想來仍在酣戰。”葉暢道:“事不宜遲,我這便要督軍向長安,你速速回稟陛下!”
“離間計……安祿山與史思明反目內鬥?這……這怎麼可能?”
周相仁瞠目結舌呆在那兒,半晌回不過神來。在他看來,這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要知道,如今雍縣聚集的各方官員越來越多,也有不少向李隆基獻計者,其中便有人獻離間計,說是要離間安祿山與其麾下大將的關係。而史思明因為可以說是安祿山麾下頭號大將、整個安祿山勢力中前五位的巨頭,所以也是這些自詡智計者們離間的物件。
但是李隆基與諸重臣商議時,都覺得這是紙上談兵之計,安祿山與史思明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他們之間即使不說是穿一條褲子,卻也絕不是一般的離間之計能夠使之反目的,即使要施離間計,也絕非一天兩天可以見效,正所謂遠水不解近渴,於朝廷大計並無多大作用。
但葉暢卻將這個紙上談兵的離間計用成了?
他還待細問,卻發覺大帳之中,已經看不到葉暢,忙追出營帳,卻發覺大帳之外,一隊隊軍士,肅然無聲自軍營中出來。隨著這些軍士到了校場,數萬將士在迅速集合,而這麼多人整隊行動,竟然未發出什麼雜亂之聲!
一股肅殺之氣,撲面而來,讓周相仁打消了繼續尋葉暢相問的念頭。
“嚴公治軍,果然不遜於古之名將——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