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頁)
這三人都是有志於邊事者;雖然方才不贊同葉暢主動對周邊蠻夷出擊的戰略;但對於如何與土蕃人作戰;他們還是極感興趣的。
王維原本也是要與葉暢談話的;可是見著這三人拉著葉暢不放;便與劉長卿、王昌齡攜手離去。
“諸蠻夷當中;土蕃最為難制;原因不在於其兵精將勇;而在於其地利。土蕃王庭汗帳;於高山峻嶺之中;離平地有三千里之遙;我大唐將士;不習其地氣;水土不服;先折十一;行動不便;再折十一;再加上不識道路、關隘;補給難運;又折十五。故此;我大唐將士只能以十分之三氣力與之相爭。某雖主張斷絕和親主動出擊;卻不是說立刻就要西征。”聽得眾人問如何應對土蕃;葉暢笑著解釋道:“國爭非一朝一夕之時;亦非一戰一役之功;對土蕃;要十年準備;十年練兵;十年征伐;三十年撫定。”
聽得他這樣說;李頎笑道:“原來如此;方才吾還在心中腹誹;葉十一郎年少氣盛好大喜功;卻不曾想竟是六十年遠謀……”
眾人神情都有些不以為然;顯是覺得葉暢此時又有些誇大西征的難度。葉暢對此卻是很明白;要想與土蕃爭鋒;至少要有一支適應青藏高原環境的高原部隊。
眾人又談了一些對於奚、契丹等族的看法;葉暢皆是點到為止;饒是如此;他以後世大戰略的眼光來分析大唐邊患問題;仍然讓三位有志於邊事的詩人敬佩不已。
這一聊便聊到華燈初上;外頭的吏員們早就走了;傍晚的三通閉城鼓也已經結束;葉暢是回不得南市了。眾人便聯床夜話;話題也從邊境;聊到了遙遠的天竺、大食;還有更遠的大秦。
葉暢早就倦了;可三位詩人卻纏著他不放;讓他不得不強打精神支撐。待得雞鳴;三人猶自興意未盡;可是再也撐不住的葉暢已經發出了鼾聲。
“二位如何看這葉十一?”
李頎輕輕推了一下葉暢;發覺他真睡著了;便向高適與岑參問道。
“當世奇才;他將自己隱居之谷取名為臥龍谷;便是以諸葛孔明自詡;以某觀之;便是不及孔明;相差亦不遠矣。”岑參道。
“某亦以為如此……高達夫;你呢;你以為如何?”
高適卻沒有急著回答;他猶豫了好一會兒;似乎不知該如何措辭。
“高達夫?”見他不出聲;李頎以為他也睡著了;便又問了一聲。
高適這時才緩緩開口:“某卻覺得……葉十一應是介於曹魏武與孔明之間的人物。”
“此言何意?”
李頎與岑參都來了精神;高適目光高遠;在眾人當中向來有獨到之處;他出此語;必有所據。
“昔日許子將稱曹魏武;治世之能臣;亂臣之奸雄。”高適低聲道:“葉十一與之幾近矣。”
“幸哉;如今乃盛世。”李頎與岑參都覺得有些過了;李頎開玩笑道:“葉十一便是治世能臣……”
以葉暢如今展露出來的本領;無論是改良生產技術;還是發明新的物產;或者是組織工程建設;“能臣”二字還是可以算得上的。但是李頎話只說到這;便悚然一驚。
高適後面;還有半截話沒有說出來啊。
現在確實是盛世;但是大唐一片繁榮底下的潛流;卻也瞞不過他們這些人。他們原本以為可能威脅到大唐的;只有邊患;可葉暢提出的人口問題;卻讓他們意識到;大唐真正根本性的危險;還是來自於內部。
此時矛盾還未激化;因此是盛世;可是按照葉暢的計算;大約四十年左右;人口就能增長二分之一到一倍;也就是說;到葉暢五十七八歲之時;大唐的人口;將會突破一萬萬;達到一萬萬二千萬至一萬萬六千萬——那個時候;大糧的糧食絹麻;足夠大唐百姓所用麼?
若不足用;如今是多繁榮的盛世;那時便會是多可怕的亂世
那個時候;葉暢五十七八歲;雖已老去;卻未衰朽……
“我等既與葉十一定交;當引之正途;不可任其率性為之。”李頎輕聲說道。
“李公所言甚是;此為友之道也。”
他們暗中商議;卻不知黑暗之中;葉暢睜開了眼。
葉暢原是為了擺脫這三個好奇寶寶而裝睡;卻不曾想聽得他們這番話語。這幾位都是豪爽之人;才見一面;因為志趣相投;便視葉暢為友;葉暢心中很有些感動。
不過……他們所說的“正途”;與葉暢自己覺得的“正途”似乎未必相合呢。
次日早晨;在告別之後;葉暢繼續去南市。說來也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