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3/4 頁)
第181章 虛席前問匪蒼生
獻俘的儀式葉暢沒有參與;據說皇甫惟明在這儀式上大出風頭;甚至在李林甫代替李隆基相迎時;只是行了一個平禮。
“皇甫惟明是在找死。”葉暢對此只有一句評價。
長安城因為這次獻俘變得非常熱鬧;而葉暢則很冷清;他去拜謁玉真長公主等;結果都不在。他也只能於西市附近租了屋子;暫時停在長安了。
足足被晾了十天;到十一月初一這一日;才有人來通知他;蟲娘邀他在玉真觀相見。
玉真觀距離西市不算太遠;就在皇宮掖庭外;與皇宮只隔著一道街。這原本是玉真公主府邸;在她出家為道姑之後;便改作道觀。葉暢此前也是來過;葉暢到得此處時;看到周圍情形;心中就有些數了。
果然;真正要見他的不是蟲娘;而是李隆基。
蟲娘一本正經地坐在一旁;看到葉暢行禮時;眉眼間便溢位一絲笑意。
李隆基也打量著這個年青人;看到他模樣;就忍不住讚了聲:好個翩翩少年郎。
與傳聞中他曾見過葉暢不同;實際上現在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看著葉暢的模樣;又看了一旁雖然強忍著卻仍不經意流露出歡喜神色的蟲娘一眼;李隆基覺得頭有些疼。
“葉十一;久仰你的大名了。”頭疼歸頭疼;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解決;李隆基笑著道。
這話裡話外都帶著嘲弄之意;葉暢不敢回應;便是一笑。
“邊關轉了半年;感覺如何?”見葉暢不答;李隆基又笑吟吟問道。
“苦。”葉暢簡單地回應。
“既知邊事之苦;還敢妄語興邊事否?”
葉暢眼前頓時一亮。
李隆基本質上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葉暢一直想當著他的面闡述自己對邊境問題的看法;此次他主動提起;正是一個好機會。
“此次隴右之行;感覺到前線將士之苦;臣覺得更有話說了。”
葉暢這話險些將李隆基的鼻子氣歪了。
他瞠目瞪視葉暢;葉暢卻夷然不懼;一腹滿肚子話要說的模樣。李隆基盯了好一會兒;森然說道:“看來你此次隴右之行收穫匪淺啊;今日朕就給你一個當面說話的機會;免得你背後跟著一群輕浮無行的文人大放厥辭”
這話說得很重;葉暢卻沒真害怕。李隆基如果真要收拾他;一聲令下;外邊怎麼著也要闖進來幾十個武士吧。現在;只是要繼續嚇唬他罷了。
“陛下;邊關之苦;主要有四;其一是戰事苦;每一戰陣前生死各半;是人豈有不懼死者。二是戍守苦;冬寒夏暑;高原氣短;原非宜人之所;而將士一戍守就是數載。三是思鄉苦;萬里赴戎機;不聞爺孃聲;難祭祖先。四是病疫苦;軍中小疾;即易不治;只因郎中稀少;缺醫少藥……”
他一連串苦說出來;倒沒有牽扯到具體的人的;李隆基聽得微微動容:“朕知前線將士之苦;故此不敢輕易言戰;你如今也知道;當知朕懷柔和親;實非得已。”
“陛下;且聽臣說完。”葉暢道。
“哦?”
這二十年來;李隆基統治之下;大唐國勢極盛;特別是近十年來;幾乎已經沒有大臣敢如此和他說話了。葉暢這副口氣;讓李隆基非常不爽;但不爽之餘;又覺得這廝倒是一個真心之人。
且聽聽他說吧;至少這前面四個苦;倒都是實情。
“陛下以為;造成此四苦者為何?”葉暢這個時候反問了他一句。
李隆基不好回答這個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時半會誰都說不清楚。
葉暢也不需要他回答;自顧自答道:“陛下與臣都知;邊軍多苦的原因極眾;非輕易可除之。苦不能除;那麼只有一個辦法;讓戰事變得有利可圖”
“有利可圖?”
“此前征戰;徒耗人力糧餉;將士苦之;百姓苦之;國家亦苦之。可若是將征戰之事變得有利可圖呢?陛下想想;那些犬戎夷狄之輩;為何會聞戰則喜;年年來犯;樂此之疲?他們就不苦於征戰麼
這個問題;李隆基還沒有仔細想過;但他是極聰明的;葉暢一說;他便明白其意了。
周邊的夷狄之所以樂於征戰;無非是因為征戰能夠給他們帶來大量的利益。只不過他們侵入中原有東西可搶;而大唐攻打他們;卻沒有多少利益可方。
“夷狄之牲畜乃至人口;皆為財富也。”葉暢眼中帶著陰冷之氣:“陛下;如今我大唐有二項產業;都需人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