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2/4 頁)
分要用木匠;營中木匠手巧的做輪;較差的做底盤;再挑些軍士學著做曲柄;我向大夫去請調人手;這個也沒有問題吧?”
木匠營頭點了點頭;表示沒有問題。
葉暢最後道:“只需按著一致的度量;最後一道便是裝起來;這個可以現教現學;我也另調人手來……大夥全力以赴;一日以二百具為數;少於二百具;自然受罰;多於二百具;每多出一件;我便請賞錢一百文;諸位自行商議如何分賞;如何?”
工匠們頓時歡聲雷動
第一卷誰乘星槎破虛空 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計
“此人倒不完全是草包。”
看著擺在自己面前的推鐮;皇甫惟明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意。
聽得他的評論;那邊王難得笑著道:“據聞長安城中;他製出的水泥;可化泥砂為石;已經用於鋪路建房和築城之上;他倒是有幾分本領的……只不過性子傲了;得罪了大夫。”
“嘿”皇甫惟明瞪了他一眼:“休想替他求情;一無知豎子;膽敢擅評邊事;不受些教訓丨哪裡知道天高地厚”
這是他第一次透露自己為何為難葉暢。
王難得知道長安城中的事情;皇甫惟明如何不知?而且;有些事情;他知道的比王難得更清楚;比如說;葉暢拿金城公主的舊事;猛烈抨擊和親之策。
這可是皇甫惟明的舊傷疤
當初金城公主和親之時;朝野內外;不是沒有反對之聲;特別是後來犬戎屢屢背盟;侵犯邊疆;故此李隆基也是心懷憎恨。開元十八年時;入侵屢屢受挫的犬戎又向大唐求和;李隆基原是不許的;可是皇甫惟明得知後勸說李隆基;將犬戎的強盜本性造成的邊患;說成“邊軍將務邀一時之功”;“偽作功狀以希勳爵”;勸李隆基接受請和;以為如此可以“永息邊境”;是“永代安人之道”。
也就是說;他皇甫惟明原是對犬戎的竭力主和派;還被李隆基遣為使者;入犬戎看望過金城公主。只不過犬戎狼子野心;豈會因為他一力主和而有改變;內侵依然;邊患不寧;還大敗了麻痺大意的隴右節度使蓋嘉運。
而李隆基不知是如何想的;竟然派此時已經高升為檢校司農卿的皇甫惟明來接替蓋嘉運。至於是因為他曾出使犬戎熟悉邊境情形;還是想到他力主求和而致今日局面;才派他來此;那就不得而知了
故此;主和;乃是他皇甫惟明洗刷不掉的舊傷疤;雖然他成為邊將之後;也拼命備戰;期待能以戰功升官回到長安;但若是有人提起他當年主和事;他必然心中大怒。
偏偏葉暢的那番議論;也透過某種渠道;被他所知曉。
他自然明白;讓他知曉此事的人不懷好意;想借他的刀;除掉葉暢這個眼中釘;不過無所謂;葉暢那番邊策;讓他難堪;他原本也就沒有多少善意。
至於玉真長公主的面子;象他這樣跟太子關係親近的人自然知道;愛給就給;實在不給;難道說玉真長公主還能跑到三郎皇帝面前去哭去?
王難得聽得他這樣說;只能嘿嘿一笑。
皇甫惟明待他不薄;甚至可以說有知遇之恩;王難得猶自記得;殺死犬戎贊普子後被皇甫惟明推薦給天子;殿前演試當時情形的榮耀。
“這東西留著;無論他此次成不成事;今後都能有用。不過你放心;我只是給他一點教訓丨他既然有這等本領;總不好讓他真送了性命……他不是向你借人麼;你就與他方便。”
得了皇甫惟明的許可;王難得大喜;他想挖葉暢身邊的人不假;但若能連葉暢一起收伏;豈不更美
“某在大夫那邊為你說情;總算是得了大夫應允;葉參軍;你要盡力;莫令我丟臉”
回自己軍中;葉暢正在等著;王難得正色說道。
“將軍放心;收麥之事;必不出錯;另外……還請將軍許我調動軍將便宜行事之權。”葉暢笑道
“那是自然;我遣至你手中的人;自然會聽你的。”
王難得口中是滿口答應;實際上他當然不會忘記交待部將;有些不該聽的命令;還是不要聽。
得了王難得派來的三千兵;葉暢又東拼西湊;尋了兩千餘民夫;帶著這五千人馬和新鑄造出來的推鐮;開始準備收割。有推鐮相助;這五千人輪流動手;人歇工具不歇;收割進展得很快;兩日之間;便割掉了洪濟城周圍的麥田。待第三日;他們就開始向更遠的地方收割。
那匠營裡的工匠得了葉暢的賞賜;倒是分外努力;加班加點;不但將原先存著的鐮全都改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