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第1/4 頁)
得了他的肯定回應;劉錕點點頭:“那就好;你們好生做;十一郎虧待不了你們的”
“那是;那是;咱們可從來沒有遇到過葉參軍這般的好僱主。”
簡單的對話之後;劉錕自顧自往葉暢住處去;那邊吳家兄弟卻止住腳步。
“劉錕去見葉暢;想必一時間葉暢無暇見我們;這樣吧;大蛟;你們先回去做準備;我和大河在這裡等著。”吳大海吩咐道。
他們的嘀咕;劉錕是聽不到的;劉錕已經慢慢踱到了葉暢門前了。
葉暢的住所與別人相比沒有什麼兩樣;都是簡易的磚房;不過今年旅順將迎來新的大建設時期;將為所有人建宿舍——不是家宅;而是集體宿舍。劉錕是見過那個規劃的;一想到在營地的東北方向;建起來連片成排的房子;劉錕便覺得甚有氣魄。
自然;一般人住的是集體宿舍;而象劉錕這樣身份;則是有自己的宅院了。即使是葉暢;也不可能不體現出這種區別來;否則誰人願意追求更高的身份地位、承擔更多的責任?
“姐夫來了……來得正好;你今日不過來;明天我就要去找你了。”葉暢聽得劉錕的聲音;笑著迎了出來。
“哦;十一郎有何事情麼?”劉錕問道。
“準備建冶鐵爐。”葉暢向劉錕道。
聽得這個訊息;劉錕瞪大了眼睛:“找著鐵礦了?”
葉暢哈哈大笑;點了點頭。
玻璃行業雖然可以獲取鉅額利潤;但論及對旅順的意義;卻遠比不上煤鐵行業大。
但是遼南地區;葉暢另一世的記憶中並沒有聽說什麼大礦山;因而他最初的計劃;是透過貿易獲取遼中、遼北的礦藏。為此;當善直前往渤海時;他還專門令他們一行尋找各地奇異的礦石;製成標本;好判斷哪兒有值得利用的礦石。
讓他不曾想到的是;在卑沙城的鐵匠丘拓口中得知;就在積利州北;便有鐵料出售;也就意味著那邊有鐵礦。
十二月到二月;足足三個月時間;葉暢派出了六批人手;向卑沙城東北方進行探索;依靠各地鐵匠的指引;終於尋到了礦山所在。位置大約是另一世的普蘭店蓮山鎮;礦石埋藏不深;但是礦石品質較低。不過對於葉暢來說;這可不是問題;無非就是增加篩礦、選礦環節罷了。
最大的問題還是燃料;沒有煤礦;靠著木炭來大規模冶煉;顯然是會有些困難的;哪怕為了平整空地;葉暢他們在去年燒了幾百窯的炭;都不足以支撐多長時間。更何況;玻璃、磚、水泥;幾乎各個地方都缺燃料。
好在現在旅順這些產業的規模還不大;水泥窯才建了兩座;磚窯是六座;玻璃窯一座;若是再建一座冶鐵爐;目前的炭產量還可以支撐。只是從長遠來看;必須要解決煤的問題。
“有鐵礦就好;我現在已經安排好了冶鐵爐的事宜;最多兩個月;第一個爐子便能製成。”劉錕興奮地搓著手:“若是有了足夠的鐵礦;咱們自己可製造工具;還可以……”
“甲兵。”葉暢低聲說道。
兩人對望了一眼;劉錕嘿然一笑;沒有多說什麼。
“我準備幾日之後便動身回中原;第一批的玻璃器可曾準備好?”
“已經準備好了;一共是四十件;還有你說的玻璃鏡十件。”劉錕道:“那金剛石果然可以劃開玻璃;若非有此;還沒有辦法切割。”
“一共五十件……少了些;這幾日還能造出新的麼?”
“能是能;不過數量也不會多;畢竟殘次品太多了。”
雖然掌握了將爐溫增加到燒玻璃程度的技術;但是這技術並不是十分成熟;所以如今玻璃的成品率還很低;特別是玻璃器皿;一批數十件裡;成品率還不到五分之一。聽他這般說;葉暢心裡又盤算了一下:“若是如此;沒準就要動用一下那些老本了……這樣吧;下一批主產鏡子;而且不需要太大;只要人臉大小的即可;邊角殘料;也可以做成巴掌大小的;這東西定然受歡迎。”
劉錕聽了直點頭;當初鍍銀鏡子初出現時;他也為這纖毫畢現的玩意兒嚇了一跳。他心知冶鐵爐的重要性;因此有些迫不及待:“我現在就去辦此事;然後到鐵爐那邊去”
葉暢送他離開;長長吁了口氣。
從舊年初到旅順;到十二月建好玻璃窯;再到現在;近十個月過去了;在遼東;他算是站穩了腳跟;但是現在還缺一個名份。若沒有佔據卑沙城;他的積利州錄事參軍兼襄平守捉的名頭是夠了;但是佔據了卑沙城;特別是發現卑沙城東北一百多里外